昨天(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最新出炉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次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自2013年启动,历时4年,其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被称为最大的亮点。同时,不少新举措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莫过于语文新课标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14篇增加至72篇,此举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14门学科又体现了哪些深刻内涵?新的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如何和高考综合改革有效衔接?
相信对于不少人而言,背诵课文可能是学生阶段不得不经历的一件有点儿头疼的“差事”。新出炉的语文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原先的14篇增加到72篇,这种设定是否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背诵是否就意味着负担还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分析,“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比如说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动手做。所以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对于语文来讲,过去推荐了14篇,现在变成了72篇,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以新语文课标为例,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并且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此外,美术、音乐、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申继亮表示,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而是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全科渗透,“14个学科,各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自然地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去。比如数学有什么传统文化?杨辉三角,是不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武术、养生内容。音乐课程,也有我们的一些经典作品。所以不是简单地把历史、语文作为重点,我们要求全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渗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大量的题海里,负担着实很重。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改革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强调尽量以实际情境来推动教学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化学课设立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生活’学习主题,就是为了跟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比如食品添加剂、染发剂的问题、烫发剂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的问题、秸秆燃烧与雾霾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不仅记忆知识,而且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例如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活动型教学’的设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体验当中体认感悟新中国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
本次修订后,普通高中各学科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建议。对此,韩震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克服长期以来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但是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造成了在微观的教学目标中只关注知识学习,容易形成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功能的割裂,导致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和微观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委托有关高校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特点,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育人目标,即学科核心素养。”
与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并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对人才培养而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基本依据,考试招生是重要导向,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指出,如何把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此次修订中着力解决的重点之一,“整个教育教学涉及到多个环节,有学、有教、有考、有评,这次我们修订就要把教学或者育人的各个环节彻底打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环节之间不能割裂,要高度吻合。这次修订的时候,国家非常明确,在诸多环节当中,课程标准是龙头,是总纲,是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去编教材、组织教学、实施考试、进行评价。”
郑富芝同时表示,下一步,各地和学校在贯彻实施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时,应统筹两项改革,协调好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好高中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强化考试内容与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的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把这个指挥棒用好,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