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附模拟题及答案)

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  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还是检测区域和群体的语文教学质量一项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能力目标
(一)积累与运用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掌握常用字的音、形、义,正确运用常用词语(含成语);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 (含标点符号);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61篇(7~9年级)等。 
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阅读
1.文言文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
    2.现代文
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现代文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浏览能力的要求,重在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伊索寓言》、《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简爱》等。
阅读考查要注重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文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宜把不属于阅读目标范围的题目编在阅读试题中。
(三)写作
写作的考查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考查要求,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等能力。提倡各地探索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考试形式。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考查要求,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着重考查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六、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各设区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150分,笔试时间为120分钟。有条件的设区市可进行听力测试、口语交际测试。
七、试卷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其中容易题难度值范围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0.5-0.7、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0.3-0.5。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1.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填空、简答:50~55%
作文:45~50%
2.内容占分比例
(1)积累与运用:约10%
(2)阅读:约40%
①文学作品:约15%
②议论文、说明性文章、新闻、非连续性文本:约10%
③文言文:约10%
④课外名著阅读:约5%
(3)写作:约45%
(4)口语交际:酌情考查
(5)综合性学习:约5%
九、试题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汗濡湿了。②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时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里,饱蓄着一汪清澈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
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
【答案】C
【例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宗相连。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答案】D
【例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的骗子,以免上当。
②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③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         。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B.五花八门 触景生情 混淆是非
C.形形色色 睹物思人 混淆是非    D.五花八门 睹物思人 混为一谈
【答案】A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色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
很是赏心悦目。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
【答案】C
【例5】下列短语,与“我的老师”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潍坊的风筝    恭敬地鞠躬    一代天骄
   B.打扫得干净    黑土地肥沃    夜半更深
   C.愉快地学习    美丽又善良    保护环境
   D.唱歌的哭了    急得团团转    荡然无存
【答案】A
【例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
【答案】B
【例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答案】D
【例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毕业前夕,在某班举行的班会上,班长张林真诚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学们几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持。”接着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同学们也纷纷发言。因病请长假的刘楠激动地对班长说:“____________”家境困难的李霞动情地说:“____________”“学霸”王磊诙谐地说:“____________”随后,同学们互赠留言,把班会推向高潮。
○1头儿,到了高中,咱俩还可以继续PK呦!
○2谢谢你帮我补课,这么多天来你辛苦了!
○3班长,你组织的‘真情援助’活动真是雪中送炭,这份爱心我会记在心里。
A.○2○1○3     B.○3○2○1      C.○2○3○1    D.○3○1○2
【答案】C
 【例9】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D
【例10】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木兰不用尚书郎;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6)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9)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                 ”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高雅。
(10)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答案】(1)任重而道远 (2)悠然见南山 (3)愿驰千里足 (4)叶底黄鹂一两声  (5)家书抵万金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为有源头活水来  (9)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0)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二)阅读
【例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1.58米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怅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在日夜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圆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母语力量掀开来。
②有时,我又感到自己是一部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都有些发呆。我这部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④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充满热爱,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⑤我身体里的英语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地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镜子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⑥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⑦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⑧B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诗后面,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当天的日期,而是标着我最初想写这诗时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来更重要。
⑨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                                   
(有删改)
1.第②段中写到“我这部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其失灵的原因。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⑤段A句中的“武断”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B句。
3.第⑦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4.下面是一些学者对路也(本文作者)作品的评价:
①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②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③淋漓的抒情,让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请在上面三点评价中,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并简要说说这一点评价对你平时写作有何启发。
【答案】1.示例1: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示例2:因为行到国外,母语失去了用武之地。
2.(1)示例1: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好,在这里它有不容置疑、坚决果断之意,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语强烈的热爱之情,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示例2:我认为“武断”这个词用得不好。因为“武断”带有贬义的色彩,会让人觉得作者态度过于强硬,过于自以为是。换成“坚定”“坚决”“深情”等词更贴切。
(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者“心中的汉字”比喻成“蟋蟀”及“压抑不住的胚芽”,写出了密封在作者心中的汉字被彻底释放出来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3.示例:不矛盾。处在“小小角落”,是指“我”回到家,坐在属于自己的南窗下,而“拥有了整个世界”是指我重新回到自己的语言系统,可以自如地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挥洒自己的情感,这就有了归属感。所以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更能表现出“我”对祖国、对母语浓浓的爱。
4.要点与评分:选择某个评价1分(只选择不阐述不给分),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出理由2分,说出对写作的启发2分,表达1分。
【例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②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谈谈。
【答案】1.示例一:男孩坚信妈妈临终前的诺言,坚持等候,终于迎来了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二:身患绝症的妈妈临终前决定捐献眼角膜,请求受益者看望她的儿子,让儿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三:女人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来看望捐献者的孩子,给男孩带来了母爱的温暖。
(事件2分,结果1分,表述1分。)
2.示例一:男孩  ①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②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示例二:妈妈  ①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因自己不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自责难过;为了让他人能重见光明,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捐献了眼角膜。②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已的离去而孤单、思念,她把眼角膜捐献给一位女人,希望对方以母亲的身份经常看望其子,给孩子带来母爱的温暖。③她是一个冷静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她在儿子面前忍住悲痛,镇静地告诉儿子“别怕,妈妈走后会派人来看你”。
示例三:女人  ①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她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赶来看孩子,告诉孩子把自己当作妈妈;②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康复就来看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位母亲的怜爱,见到孩子,眼睛盈满泪水,把孩子深情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俨然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示例四:爸爸  ①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妻子离去他虽伤心难过,但为了不影响孩子,他总是克制自己,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妻子死后,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期盼有个人能替妻子看望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点安慰,让他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 ②他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勤劳)的人:他为了撑起家庭,每天早出晚归,外出打工。 ③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妻子离去,伤心欲绝,却强忍痛苦依然外出打工。
(以上四个人物任选一人,谈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3.①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②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妻子去世后男人悲伤、思念之情和对孩子的疼爱。
4.示例一:女人的感恩与回报引起我的共鸣。浙江富商陈光标致富后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将大量的钱物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亲自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相反,一些人反借公益事业谋个人福利,“诈捐门”事件屡屡发生。我们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将更加美好。
示例二: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我感到特别温馨。“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已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十几年来,背着养母去上学的孟佩杰全面诠释了亲人之间的关爱。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关爱,我们应弘扬文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德,使人间充满爱的温情。
(感悟1分,联系社会实例2分,正反面的例子皆可,语言表达1分。)
【例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2.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
优势:                                                           
特点:                                                           
                                                                 
3.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答案】1.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典籍。  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2.语言的抽象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①高度凝练、含蓄、蕴藉(或“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  ②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
3.国人语言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令人失望,文言传统断裂。
【例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C  
2. 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例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
秦珍子
①为了抵抗亚洲鲤鱼“军团”,美国人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②“敌人”最初是以国际主义战士的面目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南方水域水藻和微生物泛滥问题,美国人从东南亚引入鲤鱼、草鱼等鱼种,统称为“亚洲鲤鱼”。
③刚开始,这些一举跳出国门的鱼儿非常敬业。它们在规定的水域内,吸溜着异国他乡的浮游生物,只是没人注意它们惊人的食量,一条成年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
④渐渐地,这些外来户不再满足于自己旅居美利坚的身份。它们趁密西西比河泛洪之际,迅速扩散到各大河流。如今,在“亚洲鲤鱼分布图”上,美国中部的水域都是它们的势力范围。
⑤在短短的40多年里,亚洲鲤鱼在密西西比河连通的水系中游荡,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它们几乎霸占了本土鱼类所有的口粮。因为没有天敌,一位“超级鱼妈”一年可产卵300万颗,且成活率极高。
⑥它们不怕氧气少,不怕水温低。在那水草茂密的河底,到处都是它们的宿营地;在那静静的湖泊中,有它们无数的好兄弟。每当有船只经过,它们便高高跃起,有的把水面拍得啪啪响,有的直接落入船舱。平均体重10公斤的鲤鱼从天而降,会威胁小船的安全。且因这些非法移民的胡吃海塞、野蛮生长,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⑦美国政府认定它们为“最危险的外来物种”。科学家认为,一旦它们继续向北,进入五大湖区,会给湖中其他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⑧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大规模的民间捞鱼比赛每年都在举办。防护网和电网被安装到河道中,但这些“游击战士”总是能巧妙躲避和穿越。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把“飞鱼,美味!”的视频广告放在官网上宣传,可因为它们肉腥刺多,美国人不愿食用。
⑨“野鱼杀不尽,水涨鱼又生。”2012年,奥巴马总统向亚洲鲤鱼正式“宣战”。他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它们入侵。美陆军工程兵正式发布一项研究报告,建议在密西西比河通往五大湖区的河道上建造一道巨型堤坝,阻挡鲤鱼。该工程预计需要25年完成,预算金额为180亿美元。为了消灭鲤鱼之患,美国如此不惜巨资,实在令人叹息。
⑩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就在去年10月,美科学家已宣布首次掌握它们在五大湖水域成功繁殖的证据,他们“逮捕”了4条草鱼,发现皆是在当地繁殖的。
⑾抗击持续进行中……                                            
(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亚洲鲤鱼被美国政府认定为“最危险的外来物种”。
2.本文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从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①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群亚洲鲤鱼,跨越电网和堤坝的障碍,一路朝着五大湖游去。
②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
【答案】1.①分布区域广;②食量惊人,霸占本土鱼类的口粮;③没有天敌,繁殖率高,成活率高;④破坏河流生态系统;⑤危及人身安全;⑥适应环境能力强;⑦若进入五大湖区,将给别的种群带来灭顶之灾(任选三点即可)。
2. 示例:例如第③段中“一条成年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这一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成年鲤鱼的食量惊人,使说明更准确。
本文中使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还有:
①在短短的40多年里,亚洲鲤鱼在密西西比河连通的水系中游荡,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②因为没有天敌,一位“超级鱼妈”一年可产卵300万颗,且成活率极高。
③平均体重10公斤的鲤鱼从天而降,会威胁小船的安全。
④预计工程将需要25年完成,预算金额为180亿美元。
(所摘录的句子必须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析时必须紧扣语境说明其作用。句子摘录正确且抄写无误得1分;分析其作用2分。)
    3.示例①:我认为第②句更好。“小分队”、“绕过”、“跳过”、“占领”、“奋进”这样的措辞诙谐生动,鲤鱼仿佛具有作战队伍的精明强悍,让人读起来充满趣味,同时有一种危险步步进逼的紧迫感。而第①句表述相对平实,不够生动,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不够统一。
示例②:我认为第①句更好。用语俭省,简洁明了,符合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而第②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达方式对于说明文来说不太合适。
(能作出判断,自圆其说2分,表达1分。)
【例6】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2012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
③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文章第②-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答案】1.“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答“正能量”是什么得1分;答“正能量”的意义得2分)
2.(2)第②段:个人努力创造“微观正能量”;( 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第③段: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第④段:传播者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传播“正能量”。(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例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当语言消亡时
陈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将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消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根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
“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经谈到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大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消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
(选自《晚报文萃》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语言的消亡有多种原因,请根据文意写出其中的两点。
2.语言消亡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案】1.(1)殖民者(战争)对土著语言的破坏(或:说这种话的人消失了);(2)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有些语言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或:说这种话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3)语言的消失是肉眼不可见的,不易引起人们的警觉;(4)绝大多数语言没有文字记载,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特别脆弱。(答对两点即可,答其他原因符合文意亦可)
2.(1)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人类知识”随着语言的消亡而消失。(2)语言的消亡将使世界变得单一的没有色彩的地方,将对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极大的冲击。(答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句子,每点得2分。)
【例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
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链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1.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2.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①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②科幻小说为科学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③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使他们将幻想变为现实。
(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
①科学像一粒种子,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科学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创新思维的大门。
③我爱科学,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给了我创造的信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④让科学之树,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
⑤科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人类的发展导航。
【例9】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 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 么、哪里”。
1.解释下列举重加点词语。
(1)走送之 走:                  (2)俟其欣悦  俟:          
(3)濂具以实对 具:              (4)微景濂   微 :         
2.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                                          
3.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        ,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         ,        。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5.结合甲乙两文,练习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1.(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
2.(1)(宋濂)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  (2)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侦探监视。
3.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4. 门人弟子╱填其室
5. 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
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唯善是举、诚实守信等。
(能联系实际,答出读书和做人方面各一点,即给满分,未联系实际的酌情扣分)
【例10】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⑴宋江勒马看时,庄上不见刀枪人马,心中疑忌。猛省道:“我的不是了。天书上明明戒说,临敌休急暴。是我一时见不到,只要救两个兄弟,以此连夜进兵。不期深入重地。直到了他庄前,不见敌军,他必有计策,快教三军且退。”(《水浒》)
选段出自《水浒》中的哪个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宋江知道中了埋伏,“教三军且退”,他们是如何脱身的?
⑵但是我必须坦白承认,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眼睛,扩大了认识的领域,因此我就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感情,使我感到对待同类的尊严用不着那样谨小慎微。(《格列佛游记》)
选段中的“四足动物”生活在哪一国?格列佛在这里看到了怎样的怪诞景象?这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决定让格列佛离开?
【答案】⑴一打祝家庄(或:三打祝家庄、攻打祝家庄);时迁偷鸡被捉(或:救时迁);由石秀引路退出庄外。 ⑵慧骃国(或:马国);人兽颠倒;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赶走他(或:举行大辩论决定赶走他)。
(三)写作
【例】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道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必须要写人名,就用“小红”、“小刚”来替代。
题一:请以“渴望回到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一个汉字,一段记忆。人们都喜欢用一个汉字来形容曾经的感动、悲哀、幸福。在初三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你将用哪一个汉字来表达自己一学年来的体验和感受呢?请以“         ,我的年度汉字”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搏”、“变”、“泪”┉┉)
(四)口语交际
【例】 请听录音,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以下三个小问题。
班  长  大家注意啦!这里有一个通知: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学生甲  (性急地插话)现代诗歌朗诵会?喜欢诗歌的人并不是非常多,没有必要专门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啊!
学生乙  可是,现在正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园”呢。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能让大家更充分地感受现代诗歌的美,这种形式很不错的。
学生丙  我也觉得挺好的。我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我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喜欢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余光中的《乡愁》我也背得挺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班  长  (提高声量)你们慢点争论!听我把话说完啊!文艺部的小张还要求各班在本周三之前将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汇总到校学生会呢。
学生乙  (兴奋地)好!我建议……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A.余光中的《乡愁》究竟美不美
B.有没有必要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C.喜欢诗歌的人到底多不多
2.下面说法与班长的通知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A.校学生会准备在六月八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B.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须汇总到校学生会。
C.表演者只能朗诵泰戈尔、舒婷和余光中的诗。
3.假设你就是学生乙,请接着把你的活动建议说完整。
                                                                              
【答案】1. B   2.  C  3.例一:我建议各班先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再挑选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活动。 例二:我建议校朗诵会的主持人要进行海选,以丰富这次活动的内容。(要点与评分:围绕活动内容,提出合理建议。建议2分,表达1分)
(五)综合性学习
【例】厦门与金门的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天,有一个金门学生考察团到你们学校参观,这些金门朋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你们班组织的“夏日话扇”活动中……
1.解说扇用途
林涛借助“Google谷歌”从网络上搜索到一则有关扇子的材料:
数千年来,扇子不断演变完善,种类日趋繁多。民间习惯将扇子大致归为两大类:一曰平扇(如图一),包括羽扇、绢扇、葵扇等,不能折叠;二曰折扇(如图二),即可自如敞开收叠者。在生活中,扇子有多种用途,例如……
林涛搜索来的这则材料不完整,请你续写一句话将扇子的用途介绍得具体些。                                    (图一)         (图二)
                                                                              
2.辨识执扇人
博览群书的陈韵罗列出古典名著中各具风采的执扇人形象。他问大家:民间习惯称智谋之士为“摇鹅毛扇的人”。这种叫法与下列哪一位执扇人有关系呢?(填序号)
A.薛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十分有趣。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绢扇来,向草地下来扑。”(曹雪芹《红楼梦》)
B.孙悟空“执着芭蕉扇,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又挥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吴承恩《西游记》)
C.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施耐庵《水浒》)
D.诸葛亮“端坐车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羽扇招敌曰:‘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罗贯中《三国演义》)
3.感悟扇谚语
金门朋友也你一言我一语,介绍了不少与扇有关的民间谚语。这些扇谚通俗生动、耐人寻味。请你从下列扇谚中任选一句,简述你对这句扇谚的感悟。
①热天赠扇,雪中送炭。   ②扇面虽破,扇骨犹在。   ③葵扇棉袄,因时而用。  
                                                                               
4.画扇赠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商定:根据古诗名句绘制几把画扇赠送给金门朋友。请你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具体描绘诗句所体现的画面。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1.示例:
例一:扇子能扇风,消除夏日的炎热。
例二:扇子能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
例三:扇子能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例四:扇子能作为道具,使表演更为生动。
2.  D 
3.示例:
例一:①句,急人所急,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例二:②句,人总会遇到困境,但决不能丧失精神和意志……
例三:③句,各种事物都有其作用,但要合时合地……
4.示例:
例一:①句,潮水涨满了,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江上一叶扁舟顺风扬帆,踏浪前行……
例二:②句,美丽的黄鹂,在苍翠欲滴的柳树上欢唱着。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热门关注:2016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