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
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三年制)
二〇二三年六月
目 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七、教学计划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二)教学时间安排表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教学团队
(二)教学设施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九、毕业要求
十、附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660303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以上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面向
序号 |
职业岗位 |
岗位描述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主要接续专业 |
1 |
设备操作员 |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检修 |
CAD职业资格证(四级)、PLC程序员(四级)、维修电工(四级)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四级) |
高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等 |
2 |
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 |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等 |
||
3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 |
具备工作站设计、编程与安装调试能力 |
||
4 |
销售客服工程师 |
具备销售渠道和方法,具有妥善地解决售后服务中的各类技术问题能力 |
本专业升学面向,如表2所示。
表2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升学面向
升学方向 |
升学方式 |
专业 |
普通本科 |
普通高考 |
不限 |
对口本科 |
对口升本考试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对口大专 |
对口升大专考试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
(1)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2)文化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充沛。
(4)工程意识:质量意识、系统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5)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具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知识。
(2)具有传感器应用的基本知识。
(3)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4)具有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应用知识。
(5)具有交流调速技术的应用知识。
(6)具有机械系统绘图与设计的知识。
(7)具有计算机接口、工业控制网络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基础知识。
(8)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
(9)具有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10)具有安全用电及救护常识。
3、岗位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
①能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整理机器人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
②能测绘简单机械部件生成零件图和装配图,跟进非标零件加工,完成装配工作。
③能维护、保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
④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⑤能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以及其应用系统。
⑥能收集、查阅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资料,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和存档。
⑦能应用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绘制逻辑运算程序。
⑧能对机器人应用系统的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社会能力
①较强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②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③人际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
④劳动组织能力。
(3)方法能力
①具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
②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方法能力。
③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方法能力。
④具有决策、迁移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方法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1、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设置 |
课程模块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基础 模块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思政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书法、历史、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选修 |
人文艺术类课程(如文学欣赏、影视鉴赏等课程) |
|||
工具类课程(应用文写作、电工常识、平面图像处理等课程) |
||||
专业课程 |
专业技术 技能模块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子测量仪器应用、机电产品推销实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AUTOCAD、电气CAD、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气动与液压传动、传感器应用技术、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与诊断、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PLC控制的编程与实施、工业机器人实操及应用技巧、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组态应用技术 |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机器人与柔性制造、PCB设计与制作、供配电系统运行与检修、电力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现代家电原理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网络及综合布线 |
||
集中实践性教学课程 |
必修 |
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典型机床电气故障与维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
(一)公共基础课
1、公共基础课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时 |
1 |
思政课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 |
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 |
案例教学法、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视频观摩互动法、案例教学法 |
144 |
2 |
语文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 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教学方式,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 |
288 |
3 |
数学 |
1、获得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其他课程及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及关联;了解数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体验、感受、探究、应用的过程,提高运算求解、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基本数学能力,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实际及与专业相关的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数学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体会数学课程中知识内容所蕴涵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在数学思考中的积极作用。 3、具有对现实世界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审美情趣。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
多媒体; 案例分析。 |
288 |
4 |
英语 |
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 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8~144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4~72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
多媒体;视频、音频教学;小组讨论。 |
288 |
5 |
音乐 |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第一部分声乐、第二部分器乐和第三部分舞剧、音乐剧、 流行音乐构成。 1.第一部分声乐有六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7学时。 2.第二部分器乐有六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4学时。 3. 第三部分舞剧、音乐剧、流行音乐有四个模块,教学时数为16学时。
|
媒体;视频、音频教学; |
36 |
6 |
历史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 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视频观摩互动法、案例教学法 |
72 |
7 |
物理 |
物理课程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物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物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多媒体;视频、音频教学;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视频观摩互动法、案例教学法 |
72 |
8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1.身心健康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及组织比赛、裁判方法;能有序的、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并掌握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 3.终身体育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
主要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大学体育、运动竞赛、体育锻炼和体质评价等。 1、中职学校体育、体育卫生与保健、身体素质练习与考核; 2、体育保健课程、运动处方、康复保健与适应性练习等;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
讲授、项目教学、分层教学。 |
180 |
9 |
心理健康教育 |
使中职生能够关注自我及他人的心理健康,树立起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预防中职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主要内容为中职生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挫折应对、情绪调控、个性完善,学会学习,恋爱认知和职业规划等。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课堂讲授+情景模拟+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团体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突出实践与体验。 |
采用课堂讲授+情景模拟+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团体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
36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与发布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信息安全、Windows7入门、Word2010文字处理、Execl2010电子表格、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等。 |
采用项目案例+上机实操训练相结合 |
144 |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时 |
1 |
机械制图 |
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具有较强的绘图技能,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能按照正确测绘步骤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体实物测量,选择表达方案并合理标注尺寸。 知识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掌握与本专业相关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掌握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掌握测绘零件及装配体的方法和技巧。 其他目标: 自我学习能力;良好职业习惯;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
本课程标准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该阶段教学应强调专业属性,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零件、装配体为项目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100 |
2 |
机械基础 |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 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 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 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162 |
3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 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 学时。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108 |
4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为实际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能力目标:(1)工业机器人电气安全及日常维护;(2)工业机器人的电气装配;(3)工业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4)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5)工业机器人机械工作原理及机械装配;(6)工业机器人精度检测。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团队意识;具有雷厉风行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
项目1:工业机器人电气安全及日常维护 项目2:工业机器人主要电气元件介绍项目3:工业机器人的电气装配工艺 项目4:工业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 项目5: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 项目6:工业机器人机械工作原理及机械装配 项目7:工业机器人精度检测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84 |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时 |
1 |
工业机器人实操及应用技巧 |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方法,了解工业机器人常用工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 能力目标:(1)掌握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运动的方法;(2)能新建、编辑和加载工业机器人程序;(3)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搬运动作的运动程序;(4)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涂胶运动的运动程序;(5)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喷涂运动的运动程序;(6)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上下料运动程序;(7)能够编写工业机器人码垛运动程序。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团队意识;具有雷厉风行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
项目1:认识工业机器人 项目2:搬运编程与操作 项目3:涂胶编程与操作 项目4:喷漆编程与操作 项目5:数控车床上下料编程与操作 项目6:码垛编程与操作 |
实行合作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
56 |
2 |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
模块1: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的控制线路 模块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路 模块3: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能耗制动的控制线路 模块4:初识PLC—可编程控制器概述、PLC组成与软元件 模块5:基本指令与PLC基本电气控制单元 模块6-常用功能指令与灯光控制系统
|
实行合作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
56 |
3 |
数控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应掌握以下职业能力: 1)能根据产品图样合理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方案、编制加工工艺及相应的数控工艺文件; 2)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正确计算数控编程中相关基点、节点的坐标; 3)掌握各种指令的含义、格式及用法,能合理运用固定循环指令等高级编程指令对复杂工件进行编程;熟练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车加工程序。 4)能合理选用装夹方式、夹具、刀具,合理选用切削用量,能正确刃磨及修磨各种常用刀具;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车加工。 5) 能根据加工方案,对加工流程进行技术管理。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和误差 |
模块一、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 模块二、简单轴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三、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四、套类零件的加工 模块五、复杂零件的加工与中级技能鉴定 |
实行合作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
72 |
4 |
AUTOCAD (含电气CAD) |
1.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应了解和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专业(职业)能力目标: 理解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理解并掌握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掌握基本体、切割体、 相贯体、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图方法及尺寸标注;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的画图方法、熟练运用图块操作和快速引线命令完成相关技术要求的标注;掌握绘制装配图的方法,可以考取中级制图员证书。 能力目标:(1)了解电气图的基础知识,电气识图的基本识图技能,国家标准,项目符号等。(2)熟悉电气电子线路图形的基本绘制过程以及绘制标准。(3)能够应用Auto CAD软件按照企业或行业要求进行电气图形的设计。 知识目标:能了解电气制图软件、能了解电气图形分类、了解电气图形特点、了解电气图绘制有关国家标准、了解电气图形符号、了解文字符号与项目代号、了解电气图形布局。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图纸。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敏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
《AutoCAD》是关于用绘图软件绘制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的的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掌握计算机绘图方法与技巧,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项目一:电气CAD基本知识 项目二:机械轴零件图绘制与识图 项目三:调频器电路图绘制与识图 项目四: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项目五:电气接线图的绘制与识图 项目六:电气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与识图 项目七:电气CAD工程实践实例奠定基础。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108 |
3、
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时 |
1 |
C语言程序设计 |
能力目标:(1)具备编写一般程序的能力。(2)具备阅读分析程序德能力。(3)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4)具备编写较为简单的管理系统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C的基本数据类型。(2)了解运算符和表达式构成。(3)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基本要求。(4)掌握流程控制的概念和控制方式。(5)掌握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6)掌握指针、结构及文件的使用。 素质目标:(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独立思考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4)通过各顶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以小组合作作品作为评比标准,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
模块1:C语言基础知识 模块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模块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模块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模块5:数组 模块6:函数 模块7:指针 模块8:结构体 |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54 |
2 |
机器人与柔性制造 |
机器人及柔性制造两部分内容为基础,从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着手深入浅出地开展讲座,着重介绍了机器人与柔性制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书中机器人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研究机器人机构学常用的数学基础、单开链式机器人的驱动源、常用的传感器。柔性制造部分主要介绍了柔性制造技术及其组面工作原理、柔性制造加式系统,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制造中的应用等。 |
项目一:绪论工业机器人与柔性制造系统分类及性能简介 项目二:机器人机构数学基础 项目三:串联式机器人 项目四:并联式机器人 项目五:工业机器人常用零部件 项目六:工业机器人的驱动 项目七:工业机器人各类传感器简介 项目八:柔性制造技术概述 项目九:柔性制造中的加工系统 项目十:柔性制造中的物流系统 项目十一:柔性制造中的信息流系统 项目十二:柔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系统 项目十三: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制造中的应用 |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对项目中的不同模块分别选用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法。 |
56 |
3 |
PCB设计与制作 |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的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基本方法;掌握PCB布局、布线的基本方法与规则;掌握集成库、原理图库和元件封装库的编辑、制作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PCB板制作的工艺流程。理解与课程相关的常用英语词汇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熟悉掌握电路图的读图能力; 2.根据研发设计师要求或实际产品,制作各类元件符号,绘制电子产品原理图,根据原理图提供器件采购等报表; 3.根据实际产品要求,制作各类元件封装,设计符合生产要求的印刷电路板,提供相关技术文档; 4.根据PCB设计结果,进行样机制作、调试,并提供测试结果,为产品改进提供相关参数。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
教学内容 项目1:呼吸灯 项目2:电子骰子 项目3:单片机系统 教学要求:展示工程上一些案例,告诫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要脚踏实地坚守自已的职业道德,要敬业、要诚信。利用项目制作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对项目中的不同模块分别选用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法。 |
72 |
4 |
传感器应用技术 |
1.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认真求实、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实验室实施5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职业能力目标: 能根据实际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使用常用传感器进行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信号处理,能对物联网设备与产品中的传感器故障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做基本的检修。 3.知识目标: 常用工业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外特性,几种典型传感器的应用电路、信号处理、变换接口电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传感器的基本使用常识。 |
1、认识传感器 2、温度传感器 3、力传感器 4、位移传感器 5、光电式传感器 6、磁传感器 7、环境量检测传感器 8、热电阻温度测量综合实训 9、衡器称重测量综合实训 10、标准信号变送器综合实训 |
宏观教学法: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部分内容可尝试一体化教学。 微观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传感器知识的整理归纳与总结。实验教学通过传统实验项目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训练强化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
56 |
5 |
气动与液压传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总目标: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元件←→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系统分析。以学习液压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进而逐步转向气压为主。
|
项目一:工件转运装置项目二:板材成型装置项目三:自动送料装置项目四:纸箱抬升推出装置(1) 项目五:纸箱抬升推出装置(2) 项目六:工件抬升装置项目七:标签粘贴设备项目八:碎料压实机项目九:塑料圆管熔接装置 项目十:工件推出装置项目十一:夹紧装置(1) 项目十二:夹紧装置(2) 项目十三:小型钻孔设置 项目十四:零件装配设备 |
项目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
56 |
4、集中实践性教学课程
序号 |
集中实践性教学课程名称 |
学期 |
周数 |
技能实训主要内容 |
实训形式 |
主要技能要求(或标准) |
实训地点 |
考核方式 |
1 |
金工实训 |
5 |
1 |
实习教育;焊接;车工;铣工;钳工;数控铣、车;数控线切割 |
校内实训 |
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和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含有划线、锯割、挫削、钻孔和攻丝钳工作业件的加工;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单零件加工,巩固和加深机械制图知识及其应用;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
校内机械实践工场 |
产品制作验收 |
2 |
钳工实训 |
5 |
1 |
1.着重掌握钳工加工基本技能,能按图进行基本的钳工加工; 2. 会识读专业范围内的一般机械图。 3. 能正确调试,维护及使用钳工的简单设备、常用工具、工量具夹具。 4.能按图进行完成简单部件的装拆方法及组装技能。 5.学会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
校内实训 |
中级钳工标准 |
校内钳工工场 |
产品制作验收 |
3 |
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 |
5 |
1 |
项目一 拆装挂轮箱 项目二 拆装拖板箱 项目三 拆装滚动导轨 项目四调整机床水平 |
校内实训 |
(1)能选择正确的工具对常用零部件进行拆装; (2)能选择合适的量具对设备进行精度检验。 |
校内机械实践工场 |
产品设计验收 |
4 |
典型机床电气故障与维修综合实训 |
5 |
1 |
1、了解典型机床电气故障的原因及维修方法; 2、排除典型机床电气故障的原因,掌握维修方法 |
校内实训 |
掌握产生的原因及简单的维修方法。 |
典型机床实训室 |
产品设计验收 |
5 |
毕业实习 |
6 |
18 |
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进一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维护调试方法; 掌握工业机器人对传统电气控制设备的升级改造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法; 掌握企业常见的供配电设施的维护保养方法; 掌握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常见的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以及组态软件的使用调试维护方法 |
校外实习 |
1.能应用所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智能制造工位改造; 2.能对企业的相关生产工艺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3.能维修、维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等。
|
校外实训基地 |
实习报告 |
七、教学计划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本专业的基本学制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21年修订)》设置为三年制,增加职业技能训练时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职业技能考核等级,在参照本标准的课程设置基础上,选修课程中可迁移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2.学校按照专业(技能)方向的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初次就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课程开设顺序和周课时安排。
(二)教学时间安排表
1.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总学时数为3000至3300学时。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约为30学时。其中应包括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顶岗实习等活动。
2.课程基本框架
3.教学计划安排表
4.课程学时比例
本专业课时总数为312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604学时,约占总学时49.38% ,实践教学1644学时,约占总学时50.62%。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师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持有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能指导项目实训。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不低于75%,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在工程项目实践类课程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是行业内从业多年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有较强的执教能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采取“结对子”形式方式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兼职教师主要负责讲授专业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指导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据本专业设备、办学规模等情况配备教师,教师结构及数量分类统计如下:
(1)师生比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师生比为1:20。
(2)年龄结构合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均具有较强的获取、吸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为75%以上。
(3)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
本专业具有本科学历教师占专职教师比例的80%以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职教师比例的25%以上。
(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结构合理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二)教学设施
1、校内主要实训条件一览表
序号 |
实验实训基 地(室)名称 |
功能 (实训实习项目) |
面积、主要实验(训)设备名称及台套数要求 |
工位数(个) |
1 |
电工基础实验室 |
实验一:万用表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 实验三:叠加原理 实验四: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五:正弦交流电路实验 实验六:RL、RC串联电路 实验七: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八: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
电工技术实训台(25台)模拟示波器(25台) 数字交流毫伏表(25台)面积:40mm2 |
50个 |
2 |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 |
项目一:具有自锁单向起动控制线路安装调试 项目二:具有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调试 项目三: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安装调试 项目四:多速电机异地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 项目五:CA6140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 |
高级电工实训装置(20台)电脑(20台) 模拟示波器(20台) 面积:40mm2 |
40个 |
3 |
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实训室 |
项目1:调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2:直流可逆拖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3:开关电源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4:无级调整电风扇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5:在线式UPS的安装与调试 |
电力电子实验装置(10套)面积:40mm2 |
30个 |
4 |
PLC实训室 |
项目1:认识PLC控制系统 项目2:电机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项目3:自动生线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项目4:复杂功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25套)面积:40mm2 |
50个 |
5 |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 |
项目1:焊接机器人编程与实训 项目2:码垛机器人编程与实训 项目3:折弯机器人编程与实训 项目4:离线软件仿真实训 |
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折弯机器人(各1套)、离线软件仿真实训室(30套)面积:100mm2 |
3个工作站+30个 |
备注:工位数指一次性容纳实验、实训项目学生人数。
2、校外实训基地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与荣兴(福建)特种钢业、柘荣永德利刀剪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宁德基地、福鼎金大昌五金刀剪有限公司等周边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培训、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形式促进校企间深度合作,在办学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改革进行探索、积极寻求适合本专业的发展途径。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程序选用教材,公共基础课程必需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必需选用国规教材、课改教材、国规配套、教育部推荐配套教材等。
2.图书文献配备 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3.数字资源配备 要具备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其中,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建成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过满足多样化急需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教学。
2、建议采取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学生为主,分层次、分小组进行教学,做到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施教。教师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展示,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合爱课程、智慧职教、职教云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包括以下环节:课前:教师按照标准准备课前学习资源并在平台发布;教师线上指导学生完成课前线上资源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课前线上作业,教师记录学生线上学习难点。
课中:根据学生课前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通过“课中讨论”、“头脑风暴”、“提问”、“测试”、“小组PK”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
课后:教师发布课后学习任务,并线上回答学生疑问,与学生进行实时讨论。
4、促进书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五)学习评价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条件组织实施竞赛活动、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
建立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突出职业能力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化考核,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岗位技能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采用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相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笔试: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应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教学,课程考核旨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知识应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常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岗位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开设的课程与实践,由企业与学校进行共同考核,企业考核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本专业还引入了职业资格鉴定和厂商认证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获得的认证作为学生评价依据。
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国家、省各有关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竞赛,以竞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依据。
(六)质量管理
1、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采集,根据反馈实时诊断、及时改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达到以下条件,准予毕业。
1.达到人才培养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规格要求,修满教学计划 规定的所有必修和选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成绩合格。
2.参加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成绩合格。
3.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
4.操行评定合格。
十、附录
(一)编制依据
1.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
2.本方案依据教育部职成司函《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13号)以及教育部职成司函《关于组织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参考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9]61号)要求,依据《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召开汽车类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项工作会议的通知》(柘职校〔2022〕55号)要求,依据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调研结果,结合本专业目前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二)方案特点
1.采用“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二个学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学习和参加课程实践,最后一个学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得到充分保证,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得更扎实一些。
2.课程体系注重整体设计,课程顺序编排科学,妥善处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能得到充分保证,课程学时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3.理实一体教学贯穿整个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全过程,认识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等多个实践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新使命。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前瞻性、创造性,必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编制流程
1.进行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反馈。通过机器人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调查和毕业生跟踪反馈,初步确定培养目标。调查发现,社会对工业机器人职业能力要求上注重于素质与能力并重,并依此制定了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
2.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开展讨论。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实际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现状,广泛讨论,提出合理建议。
3.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确定核心课程。
4.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编制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多方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
5.召开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
6.经学校审查后报市教育局职教处,教科所审批后实施。
福建省柘荣职业技术学校
二零零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