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之时,正是中考考生紧张复习的冲刺阶段。偏偏填报中考志愿又是项“技术活”:由于中考是考前填志愿,按照志愿优先、成绩从高到低地录取,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合理定位与自己水平相匹配的学校、选择稳妥的“保底”学校、合理填报志愿,是每一年的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这几年每年中考录取后,广州市招办都会公布各所高中招生的详细情况,对于应届考生和家长来说,参考价值非常高。哪些学校往年在第一志愿就录满,哪些学校其实录到了第三、第四志愿可以作为“保底”,在详细分析往年录取情况表后,都会“无所遁形”。在此,记者再介绍几个“技术词汇”,对于读懂高中往年招生情况必不可少。
词条名【高分保护线】
官方名称:高分优先投档线。对高分的考生有保护作用,但并非万能。假如没有合理的志愿搭配,即使上了提前批高分保护线,也有可能出现“下滑”到被第一批学校录取。
因此,要明白高分保护线的生效条件。比如去年提前批的高分保护线是693分,公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640分。在提前批投档的时候,会先对693分以上的学生投档,然后再对64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投档。相当于在提前批有693分和640分两条投档线,分两次投档。
至于高分保护线能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要分情况。当一所学校的报考情况很热,在第一志愿上还没有录取到保护线上的考生时,就已经用完了招生计划,那么此时保护线就失去了作用。比如执信这种生源质量高的学校,去年公费分数线是724分,择校线是726分,说明该校的公费生在第一志愿上已录满,择校生在第二志愿(相当于择校的首志愿,因第一志愿不能填择校)上已录满,即使有考生考了723分,高出高分保护线30分,在第一、第二志愿分别报考了执信公费和择校,但由于学校招生计划已满,也还是会和第一志愿学校失之交臂。
如果有另一名考生,第一、二志愿分别是华附和执信的公费,考了736分,进不了华附,而虽然超过执信的公费线,但由于是在第二志愿报考,而执信在第一志愿就录满,高分保护线同样失效。
然而,如果在后续志愿报考相对没那么热门的学校,高分保护线还是有可能发挥作用的。因为,如果成绩在高分保护线693分以上、在第一至第四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加起来都不足该校的招生计划,那么,上述学生肯定可以首先获得录取,然后该校才开始录取640分~693分的这批考生。比如,16中去年的公费线是683分,可以肯定地说,去年693分以上的考生,无论是第一志愿还是第四志愿报考16中公费,都一定会被录取。获录取的几率都和该考生在第一志愿填报该校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保护线发挥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中提到的高分优先投档线、录取控制分数线今年究竟是多少,现在都不得而知,要在中考后、开始录取之前才能划定。
词条名【志愿级差】
志愿之间要有级差并非是硬性规定,但为了不浪费每一个志愿,填报志愿时在同一批的不同志愿之间留有级差非常必要,这是由中考录取的方式决定的。广州高中录取是根据考生在考试前填报的志愿,实行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同一批次的所有招生学校同时进行录取。录取时,各所学校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依次录取。考生在每批志愿中,填好第一志愿尤其重要。因为在投档中,热门学校一般在第一志愿的投档已完成了招生计划,不可能再招收第二及以后志愿的考生。若考生在某批次的第一志愿选择的学校偏离本人实际,而后续志愿也报得不合理,则在该批落选的可能性很大。
即使是次热门的学校,在第一志愿投档时也很有可能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招生计划,仅剩下小部分用于后续志愿的投档,由于在第二、第三志愿上招收的人数少,就会抬高在这些志愿上招生的“分数线”。也就是说,一所比较热门的学校如果在第一志愿上录不满,在第二志愿上录取到的最低分,往往比录取的第一志愿生的最低分要高。
要对付这种情况,考生则应该反向思考,第二、第三志愿的选择和第一志愿相比,应该留有一定的梯度。热门学校的志愿不要过于集中,即按照第一志愿学校的录取控制线高些,第二志愿学校的录取控制线低些,第三志愿学校的录取控制线更低些,如此类推来选填志愿,注意志愿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梯度。
此外,值得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不同的录取批次之间的志愿是互不影响的。即每一批的投档只与该批次的志愿有关,不受上一批的志愿影响。例如,考生在提前批报了A校,录取时分数达不到而落选了,该生在第一批同样填报了A校(A校在提前批和第一批都有招生计划),而且上了A校第一批的分数线,则该生就有可能投档到A校,不会因为该生在提前批落选了而不在第一批投档。但如果该生在提前批填了A校志愿,在第一批没填A校志愿,当提前批落选后,即使分数超过了第一批A校的出档线,该生也不可能被A校投档录取。
[!--empirenews.page--]
词条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按以上规则录取时,一所学校录取的最后一名(不一定是分数最低)的考生,是在第几志愿被录取的。如广大附中黄华路校区,去年公费、择校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都是“3”,公费线693,择校线698,都在高分保护线之上,也就是说,该校去年公费、择校都只录到第三志愿的考生。根据往年情况,不少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由于热门,公费、择校均分别在第一、第二志愿录满。
再看区属示范性高中16中,去年公费线为683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1”。683分低于去年的高分保护线,也就是说,去年693分以上的考生,提前批第一至四志愿填报该校都能录取,而693分以下的考生,只录到了第一志愿报考的、683分及以上的考生。如果去年两个同样是683分的考生都报考了16中公费,但一个是在第一志愿报,另一个在第二志愿报,那么只有前者会被录取。
由于希望能录取到优质生源,不少高中都建议考生在招生批次的第一志愿填报该校,“如果第二、第三志愿才填机会不大”。不少家长都头疼:“间间学校都建议在第一志愿填报,说第二、第三、第四志愿报几乎没有录取的希望。后面的志愿不就相当于废了吗?”哪些学校往年在第一志愿就录满,哪些学校其实录到了第三、第四志愿,在详细分析往年录取情况表后,都会“无所遁形”。
词条名【末位考生分数】
应该注意的是,末位考生分数并不等于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因为录取时是按志愿顺序检索,所以末位考生其实是从时间上来说最后被该校录取的考生。
比如16中去年的择校线是693分,恰好踩在高分保护线上,而末位考生分数高达715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3”。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该校在保护线以上的学生投档时,录完第二志愿上693分以上的考生,开始录第三志愿时,录到一名分数为715分的考生时,完成了择校的招生计划,录取结束。
词条名【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
由于中考分数采用原始分计算,同一个分数点上同分的考生分分钟有数百人,因此有一套方案来确定同分考生录取的次序:排序依据是先比较有关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数之和;若再有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单科分数;若仍有相同,接着再比较综合表现评定等级。考生同分序号已在中考放榜时向考生公布。
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可以解答诸如“我也是650分,也是第二志愿报,为什么没有被录取?”的问题。如去年广大附中黄华路校区公费,末位考生分数是698,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3,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是32。去年第三志愿上报考该校公费的考生里,或许有不少考生都达到了698分,而录到同分序号为32的考生时,计划就满了,就算分数一样,但由于序号靠后,其他考生就无法再被录取。
如果有698分、同分序号在32之前的考生,但是在第四志愿报考该校公费,而该校在第三志愿上就已录满了,由于志愿优先的原则,这名考生也就不会获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