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中考化学大纲(附模拟题及答案)

  一、考试性质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化学学科学习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为依据,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与方法,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用的知识。

  3.时代性:关注初中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

  4.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四、考试内容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3)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二)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进行考查。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科学探究

  内 容 目标水平 备 注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初步学会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中。

  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的实验技能

       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3.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4.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7.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内 容 目标水平 备 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

  途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水的组成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6.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等)

  7.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8.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9.结晶现象

  10.常见的乳化现象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

  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4.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5.用铁矿石炼铁

  6.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7.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AABBBBABBAABCAABBBAAAABABAAAAA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能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计算以及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内 容 目标层次 备 注

  (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多样性

  (二)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认识化学元素

  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

  4.元素周期表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BBBBAABBBAAABC

  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物质的化学变化

  内 容 目标层次 备 注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本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BBAABCABBC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初步认识4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

 

  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 容 目标层次 备 注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3.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5.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6.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7.石油是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8. 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的重要意义。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五、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和实验操作考试。

  六、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七、试卷结构

  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约30%,非选择题约70%。

  八、试题示例

  【例1】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

  B.发霉的大米淘净煮熟后继续食用

  C.烹调时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D.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含量很高的洋快餐

  [答案] A

  [说明]本题考查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纯碱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产生CO2,使馒头既松软又减少酸度;霉变大米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经淘洗、煮熟仍无法消除;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不能替代食盐作调味品;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不利于人体健康。

  本题的考点均为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属于容易题。

  【例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示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B.过程Ⅱ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该密闭容器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C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 A

  [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检测通过对简单化学模型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条件1===== 2CO2,是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过程Ⅱ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A选项正确。

  解答本题需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用微粒观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H2 C.Cl2 D.NaOH

  [答案] A

  [说明]本题以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元素观和质量守恒定律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不会发生变化。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观的理解,解题时需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4】下图是化学实验室里的常见装置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这种方法的氧气制备装置是 (填序号)。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所需最合适的导管是 (填序号),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是 。

  [答案](1)2H2O2 2H2 O + O2↑ ;B (或其它合理答案)

  (2)C;将集气瓶装满水

  [说明]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初中化学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考生可任选一种答题,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学生如果亲自动手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则对所需最合适的导管和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有深刻的印象。

  本题考点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基础内容,属于容易题。

  【例5】 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 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X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填卡片中的化学式)。

  (2)Y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填“酸”、“碱”或“盐”)。

  (3)Z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X、Y、Z处确定后,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答案](1)CuSO4(或H2SO4)(2)碱 (3)Fe+H2SO4 FeSO4+H2↑

  (或Fe+CuSO4 FeSO4+Cu) 置换 (4)①、②

  [说明]本题依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等化学观,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卡片上标出的四种物质,由于Fe能与CuSO4和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但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而CuSO4和H2SO4均能与Ca(OH)2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Y处粘贴的是Ca(OH)2,X处粘贴的是CuSO4,Z处粘贴的是H2SO4,且X、Z两者可以相互调换。

  Zn能与CuSO4或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而Ag不行;NaOH在溶液中既能与CuSO4也能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Fe2O3难溶,不能与CuSO4、H2SO4发生反应。

  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灵活性,思维发散性的考查力度较大,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6】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

  (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

  答:组成 ;性质 。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

  [答案] (1)放热 (2)Ca(OH)2 (3)乙炔由碳、氢元素组成(或其它合理答案);乙炔具有可燃性 (4)密封防水(或其它合理答案)

  [说明]本题以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为试题情景,通过对电石性质探究,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组成、物质性质和应用等知识,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电石与水的反应产物之一X为Ca(OH)2。电石不可燃,但是小雨却引发电石着火,因此可推测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乙炔具有可燃性,且电石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乙炔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针对电石的这一性质,保存时应采取“密封防水”等措施。

  本题需要学生综合较多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属于较难题。

  【例7】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我猜想的气体是

  我猜想的依据是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之一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

  [答案] (1)答案举例: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我猜想的气体是 空气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我猜想的依据是 防止挤压变形 防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 防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

  (2)答案举例: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用针筒将包装袋内气体取出,将其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袋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或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的气体用针筒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燃烧情况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包装袋内气体是氮气

  (3)空气

  [说明]此题取材于学生的身边事物,通过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的探究,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考查置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体现了化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要求。检测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及化学实验探究的初步能力。

  该气体可能是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中的一种,空气或氧气不能防腐,只能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二氧化碳、氮气或稀有气体不仅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且防腐。根据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可设计出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结合题给信息,从获取难易和经济的角度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做出最合理的的选择。

  本题综合性强,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属于较难题。

  【例8】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计算:

 

 

  (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2KOH + H2SO4 K2SO4 + 2H2O)

  [答案] (1)24.5

  (2)解:设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

  H2SO4 +2KOH K2SO4 + 2H2O

  98 112

  x 56 g×10%

  =

 

  x = 4.9 g

  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 20%

  答: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说明]本题利用图示的方式设题,考查中和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同时,检测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分析图示信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为24.5g。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5.6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

  本题综合考查初中化学有关计算,属于中等难度题。

热门关注:2016福建中考化学大纲(附模拟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