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 武文娟)今天上午,2015年中考数学开考。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数学题目中取消了0.2悉数难度题目,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突出对学生“厚积”的考查。其中,对大数据的应用分析,例如试题中要求学生将踏青赏花的游客量用数学语言表达,此外还引入了“剪纸”、“故宫”等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从中解决数学问题。
学而思北京中考研究中心的魏巍老师表示,看到今年数学试卷的第一感觉是,降低了对学生计算方面的要求,注重考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康杰认为,此张考卷重视考查身边的数学,考查图形、数据、数表的阅读,关注了信息提取的实用性。
大数据解读能力凸显
在2015年的试题中,设计了一道阅读理解的试题(2013-2015年北京市属公园踏青赏花游客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和整理,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直观地表达出来。
专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具备数据分析观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能力。义务阶段要求,学生既能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直接获得统计数据,也能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
25题以“在清明节期间,踏青赏花”为素材,试题的呈现形式不同于以往,试题的素材选择更加贴近于考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放到考题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亲切、易理解,便于作答,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统计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又如第7题,考查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日均气温),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题目试图引导教学不是把统计简简单单作为“看图计算”,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把目光盯在统计的某个具体环节上或具体知识点上。
传统文化渗透 “剪纸”中认识图形
在2015年的试题中,注重了对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考查,加强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的积累。例如第4题,在“剪纸”中认识图形;第8题,利用平面直角坐标认识我国古代文明建筑——故宫;第13题,介绍《九章算术》,让学生了解《九章算术》在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数学的基本框架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据专家介绍,中考数学考试的关注点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现状”,也要力求关注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函数过程中,都会让学生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函数,研究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列表、描点、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此外,魏巍老师表示,开放性题目增多,T14、T26、T28等题目答案都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