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一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团日活动

10月2日上午,建阳一中校长黄景青、副校长龚劲松、校团委书记徐俊毅和团委老师带领校学生联合会以及部分班级学生代表到书坊乡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主题团日,重温历史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学习红色精神。

行走书坊——红色文化之旅

上午八点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坐大巴开启了研学之旅。第一站是爱书者同盟石庵藏书楼,简称爱盟。爱盟楼位于莒口镇石庵村桥头新路,由众多爱书者同盟盟友集资建设,藏书约三万册,以“爱与智慧”为宗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口号,以培养广大盟员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及实践能力为现阶段的主要目的。

在爱盟楼的外墙上刻有建阳爱书者同盟创始人龚思玲老师写给挚友林云杰老师的诗歌《答梅窗》。同学们进行了集体朗诵,在一个个灵动的文字中,大家被龚老师那真挚的情感所打动。

第二站前往书坊乡。来到康宁古街,雕花的屋檐,白墙附青瓦,巷子里的老屋依旧保存着历史的模样。不过百步,走过天井,同学们来到了楠木厅。经过张建彬讲解员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正门口的石雕就是“不断墙”,寓意着子孙后代长长久久、薪火相传。跨过门槛,走进古建筑,古屋基本由楠木建造,弥漫着若隐若现的幽幽木香。信步于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之中,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党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第三站大家来到了位于古街中的建本展览馆。古朴的墙砖、苍翠的古树,仿佛置身于静谧的田园。踏入建本展览馆,隐隐可闻书香墨气。展示馆内,展现了大量木刻展版、仿古书籍等雕版印刷技术,形象地将建本工艺流程植入学生们的心中。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制作步骤一般有裁板、写板、刻板、上板、刷墨、刷印等,其门道大有所在。通过这次研学参观,同学们对古代文化与技艺传承和发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同学们来到了下一站——体现建本工艺流程的蜡像馆。大门上是三个“户”,彰显了这户人家的地位不凡,门的边框上雕刻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纹,每一笔都巧夺天工。建本技艺传承人黄老师轻轻打开门锁推门引我们走入,屋内的陈设简单大方,沉稳中不失贵气。

同学们在神态逼真的蜡像前久久伫立、细细观察,他们的体态衣着、眉眼神态十分真实自然。书桌上的墨砚中有墨水,墨块也是磨过的状态,可见蜡像场景布置的用心,文化传承人的坚守。一尊尊蜡像神情自若,甚至脸颊还有几滴汗水,边上的火炉不仅有“火光”,还有能够以假乱真的“烟气”冒出,使人有沉浸其中的感受,身临其境的同学们啧啧称奇。同学们隔着蜡像,仿佛与千年的古人交流,更加钦佩于古人的文化和智慧。

下午,大家来到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为了纪念根据地的革命先烈,缅怀根据地人民的丰功伟绩,建国后,建阳区委、区政府在书坊乡书坊村棋盘自然村修建“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园内建有九级叠水台阶、纪念碑广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抵达革命历史纪念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基座左右两侧刻有林敏、左丰美(中共闽浙赣区委组织部部长)、张翼、黄扆禹(闽浙赣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的题词。

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陈列了100多幅革命历史图片、24 件革命文物,馆内还通过多媒体影院、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战场景,展示了当时省委在书坊太阳山上领导全省人民英勇抗战的艰苦历程。

拾阶而上,同学们来到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沉睡着陈和盛、何玉莲等24位伟大英烈战士,每位烈士的墓碑上刻有他们的生平简介。同学们进行三鞠躬缅怀仪式以表示对革命先贤的崇高敬意。

离开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后,同学们接到了新的任务:通过自己的探索分别寻找水仙茶园、书林门、熊氏祠堂及积墨池这四个古遗迹。大家分为4队,不能借助网络,不能求助老师,只能从当地人中获取信息来完成任务。经过不懈努力,同学们最终找到了具体位置,了解到了其历史意义及文化价值。通过此项活动,同学们不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智慧更加敬佩,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活动的最后,各个小组积极分享对此次活动的想法及感受。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积极配合、热情参与,通过对革命老区的实地考察与学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深刻体会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性。

热门关注:建阳市第一中学建阳市第一中学学校动态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