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同中学

郑若琰,大同中学(兴华校区)2014届初中毕业生,高中就读于厦门一中,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我与大同中学

转眼间,我从大同毕业已经六年了。每次计算毕业时间时,我都要特别仔细地确认一下,在我脑海中,关于初中的记忆并没有那么遥远,在大同生活的瞬间似乎还很近很近,我常常意识不到,我已经走出大同的校门这么久了。

在大同读书的三年里,我遇到了许多给予我很大影响的老师。毕业后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和同学一起相约回学校见见老师,每次和老师们见面,我们都会坐着聊上很久,无论是关于初中的回忆、初中同学们的故事,还是后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情,我总是愿意和老师们倾诉。回校的时候,我和同学们还总是想去老师们的课上旁听,当我们挨着挤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学弟学妹们认真地上课时,我仿佛也回到了初中时的课堂上,渴望知识,思考时绞尽脑汁,但也无比快乐。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是许美洁老师,我从初二年开始担任班里的语文科代表,许老师经常鼓励我、指导我,我从一个有点自卑的孩子逐渐成为一个大方的、自信的人,学到了许多学习上、做事上的方法,也在语文的世界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初中时遇到的老师们总是循循善诱,并给予学生们足够的信任与鼓励,浓浓的师生情是我始终难以忘怀的。

初中时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初中时的朋友到现在也依然是我的挚友。即使平时上学时天各一方,回到厦门时我们总是会抓紧时间见面。虽然每次见面都会聊在大同时的话题,但又似乎每次都有新东西可以聊。在大同时我们相遇,投缘而成为好友,拥有许多美好的共同回忆,毕业之后,大同也依然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亲爱的母校。

回想起大同,不得不提的就是诗歌了。在大同这所“诗之校”中,我第一次与诗歌有了如此亲密的接触,也第一次写诗,第一次发现诗歌不仅仅是文人的游戏——每个人都可以写诗。这使我心中早早地种下了文学梦。第一次被建议尝试往诗歌报上投稿时,我感到十分茫然,不明白怎样的文字算是诗,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诗可以写。但当我看到诗歌报上老师们、学长学姐们和同学们的诗作,我渐渐明白了,诗就来源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我想分享的故事、我想抒发的感情,都可以用诗的语言写出来。我因此而发现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具有诗意,在那时学到的荷尔德林的一句诗,也铭记到了现在:“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十二三岁的年纪,情感丰富又饱满,总是克制不住地想要宣泄出来,于是我用诗歌记录我的生活。那时老师们总是鼓励大家写诗,即使是非常稚嫩、甚至有时稍显拙劣的文字,付出的努力、投入的感情与心血都会得到肯定。我依然记得自己突然抓住脑海里电光火石般的冒出的念头,而坐在书桌前开始创作的时刻,写下的文字像一场倾盆大雨一般酣畅淋漓、自然流淌。在大同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一个自由而自在的世界,我可以勇敢地尝试,突破自我,每一个灵感、每一个梦想都能被呵护,我可以尽情地表达自我,并珍惜表达这件事。虽然现在写的诗渐渐少了,但我仍然保持着以诗意的目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虽然毕业多年,但我依然怀念在大同上学的时光。在大同,我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自信、真诚、勤勉与善良,这些都铺垫了我后来生活的方式与态度,我也自此开始探索未来的方向,追寻自己的梦想。在母校95周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桃李芬芳,也希望每一位学弟学妹珍惜在大同学习的时光,祝愿大家都在大同学有所得,拥有自己珍贵的梦想,并得以实现。

热门关注:厦门市大同中学我与大同中学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