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数学考完,少数学生(不乏乔装打扮的老师)“冲”到微博微信,指名道姓地骂数学命题老师。这实在很让人吃惊:中考命题老师是谁,居然连学生都知道了,而且,基本上说对了。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厦门中考命题的“老大难”:会命题的人太少了,缺乏命题“专家库”。
往年,厦门中考命题基本上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研员承担,每个科的教研员也就一两个,可想而知,他们的名字不家喻户晓都很难。
这类小作坊式的命题体制造成的恶果之一是:某些学科的备考甚至发展到对命题老师风格的猜题,譬如说,某学科就两位教研员,今年A出,明年B出,学校的老师心知肚明,花了不少力气研究两人出题的风格,然后套题。有的小的学科,命题老师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几年下来,风格基本上被分析透了,所以,甚至有人说,这门学科,体育老师来代课,也能让学生考到高分。
恶果之二是:命题老师也承受巨大压力——今年谁命题,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了。去年中考题目太容易,命题老师备受指责:认为考不出区分度。但是,题目要是难点,更有人骂。此外,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命题,有些时候已经超越学科特点,甚至要担负起维稳的任务。
我们在几年前就曾呼吁,厦门中考命题要及早建立专家库,用更多人的智慧来出科学含量更高的题目。当然,这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长期以来,初中老师缺乏命题培训,而中考命题和平时出期末考的题是完全不同的。
据说,今年的中考命题老师构成,其实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我们期待教育部门能早日摆脱“小作坊”的命题模式。这是因为,命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其实就是教育的指挥棒,特别是中考命题——如何命题,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老师如何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要追求孩子长远的素质还是短视的应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