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科研
我校开展题为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
促教学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长足发展,2023年5月24日,福州二十九中(环保职专)开展了题为《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
主讲人戴智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的选择、课题方案的制定以及课题如何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戴老师指出,做课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得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转变,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还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干实践、大胆创新的勇气。
关于如何选题,戴老师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所以,对于选题,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中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等,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
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选题要“新"。要体现时代特色,要在传承中创新,尽可能得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
2、选题要“深”。选题要有深度,有力度,有关联度。
3、选题要“实”。课题要具体、鲜活、策略化。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4、选题不要贪大求全。选题过于宽泛、笼统,课题研究就难以落到实处,如《中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中学生学习规律研究》等,这样的课题有意义,但易流于形式。选题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如《中学生一年级座位调换的策略研究》,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如《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
接下来戴老师就如何做好方案时指出,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我们应做到:
在准备阶段,应有充分的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在设计课题方案时。需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并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及时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在实践阶段,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在总结阶段,认真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尤其是做好科研报告、研究论文、课例等整理工作,做好结题准备。
加强教科研,促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本次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时代意识、责任意识与教科研意识,调动了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对全体教师在今后教学与教科研的相互融合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