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的一点是,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压力已经有了“年轻化”的趋势。不光是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就连中考也成为了决定所有考生命运的关键一考。
根据最近的中考改革,普高和职高的录取比例由原先的6:4调整到5:5。
这也意味着有半数初中生在毕业后将面对“无书可读”的尴尬境地,甚至还将“被动”地走向社会中,和其他人的层次也就此拉开。
不过幸运的是,似乎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初中生福音来了,北大教授建议“取消中考”,八成学生能圆“大学梦”
“难道真的要让一次考试决定一个未成年孩子的一生吗?”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中考改革以来无数人心中的最大疑问。不过幸运的是,这个现象或许还有“变通”的空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梁建章教授发文指出:
中考导致教育分层的第一道坎,在现在的这种新生人口越来越低的大环境下,过早的教育分层(中考)的意义不大。相反,取消中考,实行更为有效的12年义务教育,能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就业。
梁建章教授的建议其实不无道理,毕竟初中生在中考阶段不过15岁,远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如果让半数的学生栽倒在中考的门槛上,那就意味着这些孩子,从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将注定从事一辈子的“底层工作”。
这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并不公平。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位名人支持“取消中考”了,文学大师莫言也曾经提到,取消中考,将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教育时间缩短为十年,将会更适合当前的教育需要。
最重要的是,伴随着新生儿人口的减少和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取消中考”能大幅度增加考生考上大学的几率,八成大学生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同时还会进一步缓解社会上“学历至上”的风气。
为啥“取消中考”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无外乎这几种原因
【原因一】:过早地教育分层存在不公平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初中三年的结果或许并不能作为他们挂在身上一辈子的标签。
男生会比女生更加晚熟,农村学生会比城市学生更加晚熟。
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因为孩子的“晚熟”,而对孩子的未来做出一个仓促的盖棺论定的结论,因为教育是关系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借助中考模式,过早地给孩子下结论,或许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原因二】:中考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对于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而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为王。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在当前的中考教育模式下,无数的初中生已经像现在有些高中“靠拢”,借助更加精细化、模板化的刻板训练,来实现中考“鲤鱼跃龙门”的最终目的。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孩子的成绩成为能力的“伪代名词”,而社会真正需求的编程能力、物理水平能力、社交能力都已经被人为地忽视了。
【原因三】:增加家庭和教育压力
在愈发严重的中考压力下,孩子已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甚至整个家庭都已经全副披挂上阵,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障孩子的“安全落地”。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中考,拼的不光是孩子自身学习能力,更是全家人的经济实力。
为了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无数的家长从孩子的小学就已经开始发力:
哪所学校更容易上知名初中?哪个老师补课效果最好?哪个初中的择校费最高?
这些选择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整个家庭的负担。
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即使“中考变革”的呼声甚嚣尘上,首先要稳住心态
不得不说,2021年对于中考考生甚至是初中生来说无异于是“煎熬的一年”,各类教育改革方案此起彼伏,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放在了中考的这个“新改革点”上。
对于即将迎来中考的考生们来说,在这个时刻稳定心态仍然是关键,毕竟即使时至今日,“取消中考”都是尚未落地的纸上谈兵,相比于在将来碰运气,好成绩仍然是最响亮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