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成了每个家庭最关注的问题。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学生们都要经历一次人生大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家长们对中考的重视程度不比高考要低,因为中考决定了考生未来三年要去什么层次的高中学习,接受怎样的教育资源,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
家长们自然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但天不遂人愿,有的时候,中考的失利可能会影响到高中的学习,高中又会直接影响大学录取。学习欠佳的孩子可能会经历两次打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中考该不该取消?
中考作为孩子们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家长和学生确实会难以避免地产生焦虑情绪。而“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取消中考”这样的言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提出“取消中考”的梁建章认为,缩短学制不仅可以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整后还能使他们提前三年步入社会就业,从而弥补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失,一举两得。但任何的教育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面对“取消中考”的议题,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
赞成者认为,中考的分流,让学生出现了过早接受培训的状况。因为中考这一分水岭的存在,不少家庭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孩子投入形形色色的课外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让孩子的学业压力增大。另外,过早的分流对于晚熟的孩子不是个好消息。初中毕业生大多处于15、16岁的年龄层,这个年龄阶段正与青春叛逆期重合,许多晚熟的孩子尚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进行分流,对于不少晚熟的孩子是不利的,等他们意识到中考的关键性时,已经失去了学业上读书进修的机会。
有人赞同自然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考的存在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目前的普通高中录取率并不算低,但是取消中考、让所有的学生上普通高中也不现实。这些年的舆论一直强调普职比,好像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岌岌可危,事实上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普职比就一直维持在50%左右,2016年以后还略有上升。也就是说,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而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带有选拔性质的,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换言之,高中阶段的学习不适合每个人,取消中考、让学生全部上普高,对于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不现实的。
其次,晚熟只有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如果因为晚熟就希望给孩子更多的成长时间,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到了高中,孩子依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下一步就需要普及大学?每个人的成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迁就一部分人而改变整体的标准。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传习邦认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取消中考,听上去确实很美好,但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已经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育发展目标,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更不是普及高中义务教育。有些人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理解为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以及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是不了解高中阶段教育的构成以及义务教育的特点。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而义务教育具有免费、义务、均衡、强制等基本特点,既要求政府履行义务,也要求每个适龄学生履行义务。如果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学生必须读完高中才能就业,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缺乏现实可行性。
这不仅仅涉及经费问题。为鼓励初中毕业生读中职,我国中职教育已经实现免费,而且给中职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但在有些地方,初中毕业生读中职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必须看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是怎样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问题,而非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只要是能上普高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选择中职的。由此可见,目前的中职教育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上中职是毁孩子的言论”。中职教育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短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也有整个社会的观念痼疾。相关部门显然也开始重视这一情况,不少中职学校开始走学历加技能这条路,在学习技能的时候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的学历有所提升。
当然,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也需要改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职高生就开始等于差生。这样存在偏见的观念,让一些想学技能的学生都只能望而却步。
取消中考的两大前提
至于取消中考,高中阶段按义务教育的就近免试入学方式入学,更是不切实际。如果要实现这一假想的目标,必须具备两大基本前提。
一是整体基础教育均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面均衡。对于高中教育来说,均衡不但要求普通高中均衡,而且还要求将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融合。也就是说,每一所高中都是综合高中,而且办学质量均衡,这样才有取消中考、实行就近免试入学的可能性。否则,如果贸然实行就近入学,有的进入普高,有的进入中职,老百姓会答应吗?
二是将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实行普职融合,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现在已有一些地方尝试普职融合改革。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积极意义自不必说。严峻的中考压力导致教育指向了唯分数的升学考试,异化了义务教育的本质,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引向了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误区,初中教育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动,显然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取消中考,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将教育的指挥棒真正指向素质教育,这一期许无疑是美好的。
问题是,取消中考以后,学生凭什么上高中呢? 从理论上讲,就近入学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都要求上好高中,怎么办? 这会不会推高学区房价格呢?这对于没钱在优质高中附近买房的孩子公平吗?因此,要取消中考,教育部门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制定周到的配套措施。
当然,取消中考以后,也可以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学校录取依据,由高中学校自主录取新生。这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中考模式。但是如果评价标准不科学、程序不透明,也易滋生教育腐败,造成教育不公。
而现有中考制度起码是在标准量化、公开透明的尺度下进行的,让更多学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自主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已经很多。评价标准一旦变得模糊,是否会出现成绩不及格保送北大之类的奇闻呢?取消中考,既是对手握中考评价大权招生者的考验,也是对高中招生制度设计公平合理性的检验。
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制度设计不完善,取消中考恐怕也只能取消考试本身,各种隐性考试与择校大战并不会停止。这在客观上还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陷入另一种考试泥沼。
总之,目前看来,取消中考尚不现实,也不可能。传习邦建议,对于“取消中考”这类教育新闻,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拒绝盲目的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