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习方法: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初三学习方法: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帮助学生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于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他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教师要具备边讲边画板图的基本功,并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画边填,养成自己动手画地图、用图学习、用图识记的习惯,变文字、声波识记为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综合识记,调动耳、眼、手多种感官对大脑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使学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得出一张本区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学习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已被人们普遍采用的图形记忆法、方向记忆法、序列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和“之最”记忆法等,今就下列几种学习记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热门关注: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