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面临应试教育挑战
不过,也有教师表示,这类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学校开设中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细化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场地、师资以及课时安排。要保证每个学生能够亲手操作,班额就不能太大,若全员开设这类课程,对于学校的场地、师资数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课时如何协调,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根据此前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要求,学生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情况将进行记录、评价和反馈,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但据了解,目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如何挂钩中考,尚未出台细则。一些已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学校,对于学生评价也在摸索中。
“从报名年龄段看,小学中高年级后,特别是进入小升初‘备战’时期,学生参与人数相应有所下降。”杨明英说,这也反映出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不过,杨明英认为,科学素养虽然难于考核,但它是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比如,重视科学素养培养的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学习主动性更强,思辨性更强,动手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杨明英认为,这些素质都符合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要求。
■ 政策链接
2014年年底,《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公布,其中规定:
今年秋季开学后,科学实验内容将在初一新生课程中进一步强化,每周需安排1课时的以实验或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
初二年级则有每月1至2课时的开放实验指导课,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科学活动。
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纳入中考评价体系,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中考物理、化学学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