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是蚊虫叮咬的季节。随着高温与降雨交替,媒介伊蚊密度不断升高,为登革热高发期,它不仅可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蚊虫叮咬。
下面带大家了解虫媒传染病——登革热。
登革热到底是什么?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本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热传播途径及症状
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的伊蚊和白纹伊蚊。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
人被登革病毒携带的伊蚊叮咬,然后进入了人体的血液中,形成毒血的症状,引起了临床反应,典型的表现有发热、皮疹还有出血。发热的表现是24小时内可以达40℃,持续5-7天,发热的时候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骼、肌肉以及关节痛,并有消化道症状,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的皮疹,25%-50%的病例有出血现象,多发生于病程的5-8天。
如何预防登革热?
1.找出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2.灭蚊从清理蚊虫孳生地开始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3.个人防护
(1)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2)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3)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
(4)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另外,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5)想避开蚊子,首先就要让它们讨厌自己,容易出汗的人要及时擦去汗液,运动后要尽快洗澡,少用香水等化妆品,少穿黑色衣服。
登革热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变化等。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粪便通畅。
2、对症治疗:高热者需降温,出汗多、呕吐或腹泻者需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疼痛者镇静止痛等。
3、重症登革热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 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监测血乳酸水平。
如何区别登革热和感冒、流感?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注意以下三点区别:
1.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
2.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3.而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日常防蚊“九字诀”
清积水
·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每3~5天换水一次)。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每3~5天清理一次)。
·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
·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每周清洗1次)。
注意: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
清垃圾
·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做防护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目前我国各年龄段的人群对登革热都易感,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发现自己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现在知道登革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时刻注意周边环境卫生,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共同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