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2016年度报告

 

学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16〕18号),结合《福建省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闽教职成〔2016〕11号)关于“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要求,现就《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总结如下: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五显路219号,是一所公办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省级重点职校,是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首批平安先行校,是市级文明学校、市德育先进校、市级绿色校园单位。学校占地面积达11.734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6.7503万平方米。学校具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032万元。

 

 (二)学生情况

学校近两年的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培训规模逐渐扩大,巩固率较为稳定,学生结构以全日制为主,独立办班为主,联办为辅。我校培养学生情况详见表1-2。

 

 

表1:我校近两年培养学生情况一览表

年度

招生规模(人)

在校生规模(人)

毕业生规模(人)

巩固率(%)

培训规模(人)

2015

1454

3588

1290

94.2%

1168

2016

1544

3847

1046

94.3%

986

 

表2:我校学生结构一览表

年度

年级

学生数(人)

全日制学生数

(人)

非全日制学生(人)

本校独立生数(人)

联办校折算生数(原生数折0.7)(人)

联办校原生数(人)

2015

2013

1053

1053

0

733

320

457

2014

1105

1105

0

785

320

457

2015

1430

1430

0

1048

382

545

2016

2014

1061

1061

0

749

312

445

2015

1258

1258

0

890

368

526

2016

1528

1528

0

1183

345

492

 

(三)教师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思想先进、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队伍。2016年在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和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均比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详见表3)

表3:我校教师结构一览表

年度

生师比

“双师型”教师比例

兼职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2015

18.8:1

80.5%

17%

91.6%

10.5%

25.1%

2016

19:1

82%

26%

92.1%

12.9%

25.2%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引进并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师德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重视专业教研室建设,让骨干教师凝聚到相应的专业教学团队中,持之以恒的加强专业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四)设施设备

学校校内实训场所主要由三幢实训大楼及汽车实训楼、物流实训楼、计算机实训中心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共由54间实训室及配套管理办公室、物品储存室组成,目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032万元、生均值10481元(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732万元、生均值1041元),数量为8193台/套,工位数2087个,生均0.54个(2015年工位数达2037个,生均0.56个)。8个实训基地设备设施涵盖学校全部专业,实训设备先进充足,能够很好的满足专业教学需求。2016年学校纸质图书总册数为:65113册,生均纸质图书17册(2015年纸质图书总册数为:63687册,生均纸质图书为16.5册)。

校内主要实训基地如下:

1.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设备价值748万,拥有数铣加工中心、车铣复合、线切割机、火花机、数控车床、钻床、普通车床、磨床、铣床、钳工台等。

2.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设备价值519万,由电子电路实训台、单片机实训台、PLC实训台、维修电工实训台、SMT实训台、PCB制线、液压气动实训台、光机电一体实训台、液晶电视实训台和LED(灯和灯具)加速老化和寿命测试系统、光谱彩色亮度计、示波器等电子仪器组成。

3.护理药剂实训基地,设备价值372万,由病床、治疗车、模拟人、教学模型、母婴监护仪、推车、担架、药柜、中药粉碎机、教学美容仪等组成。

4.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设备价值1235万,由焊机、汽车检测线、汽车整车、教学实验台、汽车电气实训台、汽车网络实训台、车身校正仪、汽车烤漆房等组成。

5.计算机实训基地,设备价值505万,主要设备计算机、交换机、服务器等。

6.物流建筑实训基地,设备价值90万,主要设备有重型货架、全自动堆垛机、出库动力滚筒输送机、电子拣货系统、超高频RFID读写系统、内燃式动力叉车、RF手持终端、光学经纬仪等组成。

7.旅游烹饪实训基地,设备价值162万,主要设备有餐桌、床、整体式灶台、冰柜、蒸柜等。

8.财会等软件设备101万元。

9.其它。2016年新增焊工实训设备130万元,医药类140万元,电脑等设备131万元。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经考评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状况、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等方面大部分达到优良等级。我校学生素质情况详见表4。

表4:我校学生素质情况一览表

思想政治状况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优秀30%,良好60%,合格10%。

语文和物理99%,数学、政治、体育和计算机基础98%,英语97%。

90.2%

80.32%

84.5%

 

 

(二)在校体验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幽雅整洁,文化气息浓郁,真正做到了学校处处皆教育,事事都育人。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园的安全保障,实行规范化管理铸就平安校园。建设了立体化安全监控系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经测评: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均达到优良等级。我校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情况详见表5。

表5: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表

理论学习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

校园安全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满意87%;一般3%;不满意10%。

满意87%;一般4%;不满意8%;较满意1%。

满意90%;一般4%;不满意6%。

满意92%;不满意7%;一般1%。

满意86%;不满意6%;一般8%。

满意88%;不满意6%;一般6%。

满意90%;不满意2%一般8%。

 

(三)资助情况

学校从国家实施中职生助学金政策开始就能认真贯彻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各项资助政策,同时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学生资助实施管理办法执行,做好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的发放工作。不存在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助学金的行为。今年根据《关于调整普通高中和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的通知》(厦财教[2015]40号)精神,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助学金标准从每生每学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和资助工作专项治理的紧急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15号)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主管领导协同助学金具体经办人对我校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各项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自查自纠。学校对免学费和助学金的管理

1.国家助学金管理情况

主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遵循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二是依据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审核和发放;三是学校提取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四是加强资金监管、档案管理。

2.国家免学费工作情况

学校校是一所公办职业教育全日制学校,根据国家的免学费政策对于就读我校的一、二、三年级学生没有收取学费的现象。每学年秋季都能根据学校教务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系统》中提供的正常学籍在校信息对免学费受助学生进行每月260元的系统提交,并对个别学籍异动进行相应的免学费系统的数据处理,确保了国家免学费政策落实到位,无任何截留、挪用情况。

 

(四)就业质量

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招聘会等渠道,90%的学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各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均较高。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详见下表6。

表6: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表

专业名称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初次就业起薪(元)

机电技术应用

95%

78%

2600

数控技术应用

95%

85%

25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95%

81%

2500

电子技术应用

95%

76%

2300

计算机应用

95%

80%

2200

动漫设计与制作

95%

75%

2200

物流服务与管理

国际商务

95

83%

2300

旅游服务与管理

酒店服务与管理

96%

90%

2500

会计

95%

80%

2200

中餐烹饪

西餐烹饪

98%

93%

2500

电子商务

95%

86%

2300

护理

96%

97%

2600

助产

96%

97%

2600

药剂

95%

96%

2400

中医康复保健

96%

92%

2400

 

毕业生通过高职单招考试和自学考试等途径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医学类专业、电子商务、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2016年升入高等教育17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6.4%,比升入高等教育15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12%增长4.4%。

 

(五)职业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任务既重视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1. 培养学习能力

课堂上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此外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断开拓进取的求知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接受新知识,在校期间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健康全面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推了广大毕业生昂首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发展自己,扬帆远航,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培养岗位适应与迁移能力

学校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等三方面来培养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订单班学生定期让企业来开设企业文化讲座和交流会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校学习期间融入企业文化,开拓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视野。

在职业技能方面,学校从岗位要求出发,规划专业课程,坚持专业课程必须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的原则,引企入校,共育人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让学生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宽专业领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3.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创新实践教育与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二是构建创新创业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核心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较高的境界。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调查研究、论证,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等。

学校专业设置共分三个学部二十个专业:其中机加工部六个专业、信息部十一个专业、医药部三个专业。专业设置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升级而变,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制定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进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把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调整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新增汽车电子、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

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建、共培、共管和共评。我校以2013年到2015年的国家示范校建设和之后专业建设为抓手,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形成符合人才需求变化的新机制,在建立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取得实效,建立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和指导机构,并形成完善的专业调研论证和申报制度,有效实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企业和岗位,每个专业都构建了“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学结合的引导,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布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应职业岗位变迁。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职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厦门经济特区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二)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让毕业生成为更受企业欢迎的有用人才,学校教研室、教务处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公共基础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提升、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训基地改造和丰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1.公共基础课和课程体系改革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各专业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大胆删除陈旧、落后、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的教学内容,补充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应用为目的,加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建设。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迁移能力和终身职业发展能力,根据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文化课比例由原来的16%改为27%,在校学习由两年向二年半过渡。

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上,努力摆脱 “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的束缚,建立 “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建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优化组合,体现各职业群的职业特色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与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统一,实现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学校坚持以“职业导向、标准引领、项目运作、任务驱动”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重构工学结合、素质和能力并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12本,新编实训指导书14本,由我校教师主编的4本教材已出版,与企业合作开发精品课程6门,建成课程标准25门。

2.专业设置改革

学校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依托基地实施实践性教学,理论教学规范化,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形成专业指导机制。指导专业设置;以面向市场,形成就业导向机制,适应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设置专业,适应岗位变迁,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明确教研组、骨干教师任务,形成专业运作机制。围绕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做到学做结合,理论基础教学所占学时比例小于实践教学。重视专业建设研究。形成专业拓展机制,教研室及各专业教研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专业理论的研究,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切实增强中职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体现在:学校对所开设的20个专业都进行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研论证。结合本校师资、设备条件,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能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丰富专业内涵,对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主要建设特色是:1.电子和数控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体现长短结合,以短补长;3.主干与辐射贯通,滚动发展;4.多元结合,宽窄口径结合,可持续发展。5.校企紧密结合、深度合作。

3. 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改革

(1)实训基地改造与提升

学校将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借助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三层级”成效。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基础建设,搭建青年教师认识型平台。二是挖掘和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型平台。三是加强设备改良和产品研发,为专业带头人搭建产学研开发平台,开发数控机床送料机获专利,对电子、数控、医药类等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更新,拓宽联合办学新路,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的校内专业实践课、校外实习和工学结合实践环节的有效运作

(2)“内培外引”的教资队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类教师培训平台,加大校内教师外出培训和引进外部技术人才的工作力度,形成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为了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学校常年聘请了30名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兼职教师比例由建设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26%,形成了专兼结合、师德高尚、技能高强、育人高效、结构相对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原有基础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协调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原则,实行专业类基础平台的通用化、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理实一体化。如今更加注重了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编制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和就业去向、基本能力、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设施要求。机加工部和信息部各专业制订“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制订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1.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习期间引进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实习期结束后,学生需完成实习手册,并让企业在实习手册上签署考评意见。

5.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跃上新台阶。班班通网络、班班有多媒体,拥有多媒体教室98间(其中有32间改用更先进的电子白板),实训室和机房安装有各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微课和教学资源平台,通达OA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总量由0.142TB增加到1.02TB。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有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新要求编写校本教材,教学资源日臻完善和丰富。

6. 教学模式改革

深化“工学结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把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紧紧结合起来,学校利用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段到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新带回课堂加以解决,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小班化”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在部分核心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引领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各课程中广泛应用。实施“考教分离”,通过第三方命题的方式,抽考和统考交替进行,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目前,学校所有技能鉴定类课程都已采用了“考教分离”的教学评价改革模式,尤其是医学类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核心课程要求,每学期由厦门医高专命题,进行统考,使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提高。

建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直观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中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专业教学具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为了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成立了音乐社、文学社、书画社、舞蹈社等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社团参加活动,学校将开设的众多选修课程的教学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评价模式改革

学校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让学生参与评价,让社会和企业等第三方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利用课内外作业、书面测验、网上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从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8.教材选用

 学校各专业的教材选用除了一些专业实践课采用校本教材外,均采用国家规划教材,主要是高教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另有少量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但都是国家规划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是学校中心工作运行的主体,队伍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制订专业教师三年培训计划,形成培养机制,抓落实,抓考核。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组建了一支59人的青年教师学习团队,交流学习心得,邀请区内外专家开培训讲座,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普遍提升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及钢笔字,粉笔字及板书,板图板画,电子白板或一体机使用,微课制作等五方面教学基本功水平。

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每年学校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鑫联通汽车修配有限公司、盛之乡温泉度假村、嘉达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市第三医院等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每位文化课教师每年完成半个月下企业实践锻炼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完成一个月下企业实践锻炼任务。

实施教师自主发展工程,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每位教师每年完成42课时的校本培训任务。着重以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开通教研专业网址,实现资源共享,搭建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引导他们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技能。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校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为促进和加快学校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品牌建设,学校成立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制订具体培养制度和培养计划,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学校以培养骨干教师为抓手,扎扎实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骨干教师的培养,有力地推动学校名师工程的建设。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学校还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到校开设讲座,介绍职教发展形势、职业教育特点、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及办学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些讲座对于学校如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构建校园文化具有指导性作用。

通过近两年的重点培养,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现学校重点培养了郭巍佳等13名校级学科带头人,陈稳赞、叶志海等6人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刘力、黄贤渴老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6名教师确定为骨干教师,各专业相继建设成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规范管理情况

建机构、立制度,完善机制重保障。学校修订了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考核评价、顶岗就业等方面的制度325个,新增制度30个,形成了《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并有效运行,保障学校管理规范、高效、高质量有序推进。

学校依法治校,严格按照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严格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完善机制重保障。制度引领德育人员积极主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走技术立命之路,创建区级平安先行校,实现安全有序管理;引领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等积极对接市场发展新常态,全方位开展培养蓝领技术精英工作,实现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有效改革;引领和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构建“魅力课堂、有效教学” ,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规范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最大化发挥人力财力管理效能。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足德育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风采活动的开展,组织社团活动、组建团组织学生会并广泛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全员德育

 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效力,人人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分管德育副校长——学生处、团委会——专业学部德育部长——班主任三个工作管理团队的层级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全校德育工作会议,每两周定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师进家庭、学校领导进社区的家访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落实《班主任月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抓工作落实,促班级各方面的良性建设,奖勤督懒,提倡竞争,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德育队伍的团体战斗力,促进了德育队伍的健康发展。

4.活动引路

组织“二次转运”、“校园保洁”、“上街义诊”、“法制宣传”、“逃生演练”、“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赛”、“护士节”、“元旦汇演”、“演讲比赛”、“体育节”、“读书征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德育活动。

 

(六)党建情况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全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员管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化党内教育实践,推动学习教育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学校支部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作为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

1.认真谋划,做好学习动员

在抄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两学一做”学习计划、以“正人、正字、正心”的标准抄写党章和做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笔记,每次800字以上。

2.突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

共举行12场次学习活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三个主题的专题讨论活动,一次组织生活会和一次民主生活会,让全体在职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4.学用结合,初见成效

切实发扬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结合起来,确保了学习教育抓出特色、学出成效。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切实推动党员干部作风不断好转。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大大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能更好的为地方企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高度重视 积极探索

注重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途径。学校的校企合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就业处与教务处配合实施。

2.建立合作机制

为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性,提高办学质量,就业处进行详细的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用工所需求的专业、数量及文化程度等;再结合学校的师资、设备,选择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学生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3.专业对接企业

根据各专业教学的特点及企业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进行校企合作,每个专业选择相应的企业2-5家企业,20个专业共有8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对口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和工学结合工作有效开展,显著提高了办学效益。如:机械行业方面,与百路达有限公司、厦门大金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数控专业”联合办学。与鑫联通汽车修配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汽车维修专业”联合办学,电子行业方面,与厦门京东方有限公司、厦门乾照光电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电子技术专业”联合办学;服务业方面,与盛之乡温泉渡假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旅游专业”、“烹饪专业”联合办学,与厦门第三医院、厦门中医院合作开展“护理专业”联合办学。

4.互惠双嬴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学校设备,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共享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和生产两用途。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上课,委派专业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5.校企合作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研讨确定了20个专业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12本,新建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安排专任教师人人下企业实践文化课每人每年半个月,专业老师每人每年1个月,解决学生生产性实训实习;有效提高学习岗位适应能力,毕业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在成员单位就业的学生平均起薪线达到2500元;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每年1000人次以上;共同研发仿真教学软件3个,共同研发数控车床送料机获得专利1项。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实行“2+1”教学模式,即一、二年级在校学习,第三年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实现就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机械制造、电子制造、旅游服务行业、IT企业、大型商场、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率达96.5%以上。主要措施包括: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职能部门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学部部长、班主任负责按计划有效推进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 增进校企互识

多方宣传学校,广交企业朋友,争取更多的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校企对接会,主动拜访相关企业,与企业建立用工联系。通过定期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情况,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3.岗前培训 增强意识

采取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岗前职业道德和就业技巧培训、把企业培训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等等,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稳定性。

4.订单培养 稳定去向

采用企业冠名班形式,学校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厦门大金机械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厦门鹭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在此基础上,根据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等原则,为学生提供多次的就业推荐。

5.校企双向选择

学生实习采取学校推荐就业和学生自谋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推荐时,优先考虑毕业生专业对口,确保毕业生能学有所用,能将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到工作岗位上。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实习推荐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

6.跟踪管理,规范实习

各班都有实习指导老师,能够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就业的稳定情况及专业的对口情况,及时向毕业生通报企业的用工需求,并对毕业生给予必要的就业指导。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参与职教联盟,先后成为如下四个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于1995年成立的厦门电子职教集团, 2009年成立的厦门商贸职教集团,2009年成立的厦门机械职教集团,2013年6月成立的厦门中高职联盟职教集团我校参与这三个集团的集团化办学运作,我校充分发挥了辅助作用,密切了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各职教集团的交流探讨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统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整合多方力量。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我校邀请集团成员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指导学校教学,于2013年5月成立了数控、电子、护理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滚动修改教学计划,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明显,提升了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使我校和企业互惠双嬴、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构建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研发了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特色教材,完善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丰富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获得了科学化管理、高质量育人的实效,推行“双证制”,为地方企业培养了有道德、有技术、会创业的中等技术人才,两年共培养2336人,学校成为地方企业不竭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有道是“企业活水好源头,汇英育才胜摇篮”,毕业生在各大中型企业和医药卫生行业焕发出奇光异彩,学生对企业和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

 

(二)社会服务

学校依托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师资等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做好特种培训工作

学校是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机构,拥有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证及复审的资质,常年面向同安区企业开展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证和复审。现学校拥有省安监局认可的安全培训教师5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安全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近三年年平均培训人数约1000余人,为同安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2.做好乡医培训工作

学校是厦门市卫生局批准的乡村医生规范培训教学点,目前厦门地区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落实2012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地要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接受不少于两次免费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师资和设施、设备的优势,积极按照省乡医培训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乡村医生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现同安区在册乡村医生共计321人,近几年完成培训率均为100%,有效提升基层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为社区医疗事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对口支援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在谋划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东西部对口帮扶、校际帮扶、对口扶贫等三方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 东西部对口帮扶

学校不仅追求卓越,还积极开展辐射帮扶青海省西宁卫生职业学校、西安市阎良区职业技术学校,精心指导西部学校在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

2. 校际(社会)帮扶

学校指派专业骨干教师为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厦门市国祺中学、厦门市东山中学、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学专业实践课,利用校内实训设备丰富的优势为这些学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并加以实践指导。

学校秉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学校致力拥军,为驻军(导弹旅、导弹团、工兵团和73903部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送教进监狱”,为厦门监狱服刑人员培训技能,为重走人生路提供保障。常年为企业开展各类层次技术人员培训,尽心尽力助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对口扶贫

学校与薄弱校联办,结对子,精心指导福建省平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武平县职业技术学校和集美滨海工贸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训室建设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分享改革成果和教学资源,派优秀教师入校进行教学示范和指导,赠送校本教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 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

同安区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每年都能如期、足额按政策拨付职业教育经费、生均拨款逐年提高、及时根据学校申请项目立项投入。

1. 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收支手续。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7月份接受区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审计,受到好评。

2.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作为,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规范采购、验收和报销等三个工作流程,建立总务科、学校扩建工程(三期)工作微信群,及时拍照汇报,反馈掌握科室工作和扩建工程工作状态。

3.加强食堂、超市管理,做好量化考核。积极创建食品安全单位,改善师生生活,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好评,并做经验介绍。

4.严格执行预算,落实政策性经费。2016年学校按政策落实国家助学金51.66万元、教育费附加1128万元、生均公用经费910元/人、免学费补助2600元/人等资金。均已拨款到位。立项投资3000万元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各1栋,今年已到位750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发展。

5、2016年11月14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财政局和厦门市教育局三部门联合下文关于规范职业培训评审鉴定劳务费执行标准的通知,破解职业培训遇到的难题,让我校能够更好地为地方企业职工提供技术培训,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我校隶属同安区教育局主管,地方政府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服务和保障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能依据学校的办学和发展需要的申请,在招生、就业,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开展对境外科技文化交流,进行内部机构设置、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调整津贴和工资分配,财产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简政放权、简化学校申请审批手续,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向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上报《关于部分学校加挂牌子与职能调整的请示》。根据《福建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暂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推进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的通知》(闽教职成[2011]12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闽教职成[2011]23号)等文件精神,为理顺关系,决定给予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加挂“厦门市同安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牌子,主要职能为“以学历教育为主、短期培训班为辅”。厦门市洪塘中学不再加挂“厦门市同安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牌子,不再承担相应的职能。

每个新学年招生工作结束,区教育局联合区编办和财政局,根据动态管理、每年逐校核编的原则,按照厦委编[2008]73号文件,下校认真及时地做好核定教职工编制工作,中职校按1:12.5加0.3/班的额度计算,核定学校编制数,不足部分允许学校通过招聘合同制教师的方式给予补充,财政按每人6万元拨付。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制定了《厦门市〈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学校相应制订行动计划,并报告落实《厦门市〈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和规范管理的总结材料。学校依据区教育局关于教育强区的文件部署,落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指导意见,落实区政府关于职教办学指导意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七、特色创新

(一)引企入校,共育人才――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学校在创建国家示范校的数控专业建设中积极引企入校,共育人才,是成功的典型案例。为了解决数控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采取引入企业生产线、师资、设备、教研平台、教学软件和企业文化等做法;做好组织、制度、经费和考评等四方面的条件保障;体现了实践教学情境、校企合作形式,、教学内容对接、 校企运行机制和德育工作内涵等五个创新亮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取得了创新人培模式 ,提高培养质量;共享资源优势 ,实现互惠双赢;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专业声誉;共搭交流平台 ,深化产研工作;实践成效显著, 具有推广价值等五方面的成效。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护理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竞赛出压力,压力出动力,动力出成绩。通过参加或承办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可以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在校学习水平。竞赛辅导的一些心得、想法和实践过程,结合临床要求,以竞赛规程为标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以此来进行教学和考核,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实践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还可锤炼教师,铸就优秀实训带教团队,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从而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方式,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专业设置过于陈旧,添置新专业政策不够灵活,有些以往热门专业逐渐遁入冷门专业,缺少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相适应的专业,申报新专业门槛高,想添置新专业难度大。

2.教师队伍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老教师转岗难,难以适应新专业的业务要求,高端新设备和仿真软件不能娴熟应用,利用率偏低,实训课师生比和生均岗位数偏低,传授效率低。

3.课程体系不尽合理。有意向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的需增加文化课比例,否则需适当增加专业实践课比例,一个专业一套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多方去向的人才需求。

4.缺乏人才成才的评价机制。学生评价大多以在校学业成绩和学习生活表现为主,弱化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和用人单位的考核评价,医药类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

5.校企合作。仅限于少数的几家企业,没有在区域相关企业中形成最广泛的校企联盟,会造成几届后合作企业人才需求过剩,没合作的企业用工紧缺。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适时调整专业拓展方向,朝原专业相近的专业方向过渡发展,充分利用原有师资与设备资源。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按规定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与新设备、新工艺与时俱进。政府给力,为我们搭桥,打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通道,并纳入继续教育范畴,让教师更自觉自愿下企业。

3.加强专业建设,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4.改革评价体系,构建学校、社会、企业三方面共同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是加强实习期间的考核与管理,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考核。

5.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拓宽合作广度,不断拓展共建企业,不断解决后续出现的新问题,拓宽人才培养的服务领域。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功能,打开校企合作的通道,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校企合作功能最大化。努力探索一条使职业学校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使企业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学习型企业的新路。

 

九、其他

1.2015年师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杨鸿女老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教育部主办)一等奖;杨鸿女老师获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有张佳彬同学获国赛三等奖、获省赛三等奖。

2.2016年师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苏碧玲、庄鹭花、林琪渊三位老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育部主办)荣获二等奖;苏碧玲和杨鸿女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中国职教学会主办)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有张惠斌、黄洁颖、张佳彬等三人获国赛三等奖;张惠斌、黄慧、张佳彬等三人获省赛三等奖。在备战省赛国赛的市赛中:有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有4人取得省赛国赛资格。学生女子啦啦操健美队取得第五届全国啦啦操健美队大赛特等奖两个,一等奖一个。学校获得中职生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

热门关注: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