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9点35分,辽宁省铁岭市开原民主小学的王逸冰都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参加大课间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从9点35分到10点20分,各项运动达到了几十种,使王逸冰不仅掌握了乒乓球、武术等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还学会了唱歌、跳舞等艺术特长。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5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能像民主小学一样,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如今,热爱体育、参加锻炼、崇尚运动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新时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追求。
“健康第一”深入人心
2007年,随着中央7号文件的出台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火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熊熊燃烧起来。师生舞起来、跳起来、玩起来,既有威武雄壮的整齐跑操,也有婀娜多姿的校园舞;篮、排、足三大球与乒乓球、羽毛球等相映成趣;武术、赛龙舟、跳竹竿彰显民族体育特色;街舞、跆拳道、拉丁舞舞出了年轻的风采和魅力。
北京市171中学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由“晨练品美文约30分钟、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30分钟、课后体育活动30分钟”四大块组成。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都要安排长跑和大课间及课外活动,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都能保证一个小时以上。而像171中学一样,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全国比比皆是。
5年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体育、卫生以及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了青少年体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关注和关心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体系。许多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
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位家长曾担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但看到孩子由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而变得努力学习、性格开朗后,他在发给该市教育局局长的一条短信上这样写道:“你们开展的阳光体育暨‘体育艺术2+1’活动很有特色,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每天一小时,体质得增强
每到大课间体育运动时间,北京市密云县的广大师生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的节拍来到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这已经成为该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常规动作”。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风雨无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几年来密云县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连续5年在北京市举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必须开设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必须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高中两节体育课”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少学校将每节文化课减少5分钟,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一些地方限制中小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以保证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许多地方要求每周减少一节地方课时,相应增加一课时用于学生课后集体体育锻炼。
5年来,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要求学校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列入课时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很多学校还在每天上午9点半钟至10点半之间或下午的时间里,各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内容吸引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5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场地小,开展项目偏少,怎么办?有的学校将防空洞改造成体育馆,有的学校在楼顶上铺设跑道,架设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项目少,怎么办?不少学校就把农村孩子喜爱的打陀螺、滚铁环等引进校园。而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则把时尚体育如跆拳道、轮滑、极限运动、攀岩等引进校园,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体育新课改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运动会为例,过去在开运动会时,基本上都是少数运动员参加,大多数学生当看客;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运动会已经开成了人人参与的体育节。从运动会筹备、组织,到活动的组织策划乃至运动会会徽的设计等,从竞赛规程的制定到裁判员,基本上都是学生们在做。
河南省结合中小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在保障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学生“晨光”和小学生“曙光”体育活动。两项活动以广大中小学生为参与对象,以跳绳、踢毽、长跑、小篮球和集体性项目以及软式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跳绳等为主要内容,吸引了上千万学生的参与。
竹竿舞、踢毽子、扔沙包、投篮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在体育运动中借鉴并融入了很多游戏项目,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该区所有中小学现在基本都做到了这一点。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第八小学一位小胖墩参加跳绳训练一个月就减掉了20斤体重,并在耐力、意志品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该生家长高兴地说:“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让我家孩子更健康,也让他找回了自信。”
阳光体育开展5年来,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体强壮了,感冒发烧的次数明显减少,孩子长高了长壮了,就连吃饭都比以前香了。校长们看到,集会时学生晕倒一大片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就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校一特色,校园更美丽
“一个好球,你我拍手相庆,引来一片叫好声;一个失误,你我相视一笑,博得一阵扼腕叹息!胜利了,师生相拥,共同伸出胜利的手势,失败了,相约来年再战。”这是一位中学校长在一篇文章中对阳光体育活动的描述,它记录了学校体育活动时的场景和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在校园里,从来没有一项活动像阳光体育运动一样将师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早上晨练时教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锻炼;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是班主任的“活动课时间”,既要管理,还得参加锻炼。冬季长跑时,许多校长都是跑在师生队伍最前面的人,行为世范,师生们心中因此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校长范晓路认为,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心,还让他们享受到了快乐运动和健康成长的快乐,而师生们广泛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也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中央教科院体卫中心主任吴健认为,“师生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消除了彼此之间的心理防线。在运动中,师生容易亲近,更能平等相待。”
阳光体育运动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校园更加和谐美丽:随着投入的加大,校园环境变美了。过去土场地、煤渣跑道的学校比比皆是,如今就连许多农村学校都拥有了塑胶场地,学生不用怕跑上一圈满身是土,教师不必担心下雨后无法上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的校园不仅环境美,人更精神,校园真正成了师生和谐的家园。
为了使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很多学校都在特色上下功夫。有的引进时尚的街舞、跆拳道等项目;有的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开展了绑腿跑、橄榄球等运动;一些农村校则因地制宜开展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运动。各具特色、花样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们在动起来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快乐和健美。一校一品成为所有学校的追求。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许多项目的开展都被深深打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烙印。比如,一些学校在开展武术项目时,会让学生探究性学习,了解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再比如,很多学校开展乒乓球运动时,让每个学生都配有自己的拍子,随处就可以挥几下,教室内外都摆放着乒乓球台子,只要喜欢谁都可以找个对手对打起来。
如今,阳光体育运动正在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新时尚,成为学校的追求,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强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