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高考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父母作为孩子的“后勤保障员”,临考的这些日子到底该怎样做?即将赴考的学生们,又该怎样合理减压呢?
高考犹如弓在弦上,弦拉得太紧、太满会断,拉得太松则难将箭射远。中、高考考出好成绩要有坚实的知识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辅助。我们身边有一些平时学习很努力、考试的时候成绩却总不理想的同学,平常的复习中考啥都会,问哪哪懂,但是考试的时候就是发挥不出来,这样的学生要么是没找到正确的知识运用办法,要么就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临场心态把握不好造成的。一旦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导致失败。
现在已是4月中旬,意味着2012年中考、高考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父母作为孩子的“后勤保障员”,临考的这些日子到底该怎样做?即将赴考的学生们,又该怎样合理减压呢?
A:毕业生心理问题凸显引关注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梳头发现大把脱发、紧张得学不进去……说起高考,相信很多经历过的人都会有段“鸭梨山大”的痛苦经历。据媒体报道,日前来自江西新建县某中学高三年级的夏柳同学(化名)突然在教室当众脱衣,幸被老师及时阻止。对于夏柳的怪异行为,很多熟识她的同学猜测,可能是高考心理压力太大。事后,夏柳被接回家修养。
去年高考之后,河南女生田晴(化名)突然“不愿意”睁眼了,眼睛睁开几秒便分外难受,必须要闭上。更严重的是,她无法正常行走,走两步必然摔倒,最后只能坐轮椅。令人诧异的是,她却能跑。但一停下,就会摔倒。原来,田晴爸妈管得严,田晴比较胆小,“考大学”带来的压力长期压着她。她又不会调节,在某个偶然因素下,出现了这种状况。北京一家著名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会诊后,认为田晴是得了癔症。如今,田晴在催眠状态下能放松了,但解除心结需要半年时间。
小张是青岛一所高中的高三女学生,平常活泼可爱的她如今却躲在家里紧闭房门不愿见家长,并且扬言要“离开这个家”与家长决裂。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源于一场医院的检查。原来小张因高考压力大4个月没来例假,被母亲逼做孕检。小张的检查结果当场就出来了,一切正常。医生询问小张平时的生活,得知小张是高三学生后,医生认为她是压力过大造成的暂时闭经。 “我当时觉得很震惊,一个才17岁的孩子怎么就闭经了呢!可是听医生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由于压力过大就很容易闭经了。我女儿每天五六点就起床上学,晚上11点才睡觉,马上要高考,她又想考个名牌大学,压力太大了。”医生的诊断让张妈妈对女儿心疼不已,同时也为自己对女儿的误会而内疚。
B:良好心态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初三、高三的学生,成绩变速很快。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发现,孩子心理状态调整得好,情绪稳定,每科做题都会专注认真,因粗心引起的错误减少,学生的正常水平能发挥出来,多做对一道选择题,结果高考成绩就能提高40分~60分。因此,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调适每年都非常重视,将学生心理素质、应试心理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常规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郑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许小安说。
一中的毕业班举行了特色“家校交流会”。“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大壑为物,注而不满,酌而不竭,吾将游”。朱丹校长摘取《老子》和《庄子》中的两句话拟成的一副对联,借由这副对联勉励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和成长中应时刻淡泊明志,不浮不躁。在交流会上,学子们手挽手,相互鼓励;家长们最终达成对待孩子的理念是: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快乐是第一位的,每个家长都应怀平常之心,不要对孩子逼得太紧。家长们达成的具体要求是:不唠叨、不埋怨、不质疑。
“距离高考还有整整一百天,我们这次会议取名为‘家校交流会’而非‘誓师大会’或‘动员大会’,意在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消除功利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能够让学生、家长、老师坐下来谈谈心,说说话,从而增进了解,促进孩子的发展。”吴建财副书记定位这次交流会的内涵,“心理引导在考前的作用很大,包括稳定考生情绪,保证正常发挥。身心全面调整,利于超常发挥。对于中等以上的孩子,保证他们12年的努力不白费;对于成绩较差的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安全从容地走过高中。”
C:考生此时需要的不是“上发条”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过:心灵的真正放松的时候,人的力量才最大。”许老师说。因此,根据班主任和同学们的需要,以班为单位,做团体心理游戏,如: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你是啥动物,就要大声叫》;训练自信的游戏 《疾风知劲草》;放松情绪的游戏《雪花飘飘》;训练静心的游戏《心静如水》等。“高三的学生玩起集体游戏很认真。”
王女士的女儿在郑州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她告诉记者,女儿平时住校,每周只回家住一天。最近她发现女儿突然胖了不少。“一个月足足胖了10多斤!我问她咋吃成这样,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女儿告诉我她一紧张就想往嘴里塞东西吃,孩子她爸在家倒是紧张得茶饭不思,一个月下来暴瘦了9斤!”
学校对高三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测试》,对检测出来有中度考试焦虑和重度考试焦虑的同学进行商量沟通,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心理减压训练。针对高三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和辅导。“比如4月份,随着高考的临近,有同学开始浮躁和焦虑,我们会开展《我入静,我入神》讲座。”
高三家长怎样与孩子配合是很有学问的。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给孩子“减分”;家长应该以自身乐观的情绪,稳定的心态,细腻的方法,倾听孩子的烦恼,来感染、引导和激励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加分”。学校给家长开展了讲座,《做孩子心灵的按摩师》内容涉及让家长走出五大心理误区;考生家长的最佳心态;考生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等。许小安老师说:“另外,我们还制定了《高三家长备考心理手册》和《学子心理备考手册》。”
D:请诸位家长不要先“被高考”
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心理老师朱丽告诉记者,她经常听到家长言之凿凿,“家有考生,真难啊!”可是,孩子们的心声,家长却不一定都知道。“小彭(化名)是个男生,今年17岁,高三学生,最近一个月以来,心烦气躁,尤其在家里,倍感压抑。据其描述,以前回到家,都是先吃饭,说说笑笑聊两句,再回屋学习。现在,每次回到家,听见屋里明明有电视声音,知道他一回来,电视声音全无,父母满脸堆笑,连连说‘儿子辛苦了,快吃点东西,赶紧学习。’这还不算,每到周末,想看个报纸休息会儿,他们都会说时间紧迫,等高考后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小彭为此放弃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他知道高考何等重要。”朱丽老师说。
据朱丽老师介绍,高三考生的家长现在存在很多“被高考”的现象,其焦虑紧张程度完全不亚于考生。“表现有孩子在家,绝对不能看电视,看报纸杂志等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家人之间说话细声细语,走路蹑手蹑脚,尽量把声音压到最低;不吃任何零食,以防有响动影响孩子学习休息;一切东西靠边站,高考最重要,整天无心工作,担心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对孩子要求高,认为高考成功可以光耀门楣,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失眠;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提醒吃饭,提醒穿衣,提醒路上注意安全,提醒带好文具,提醒……本来这些提醒无可厚非,但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反复唠叨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
朱丽老师指出,家长切勿越俎代庖,家长只要做好自己。考生心目中理想的家庭备考氛围应该是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切勿拿其他孩子和自己孩子比;别跟孩子成绩太“较劲”。高三的学习之路不仅是知识的考验,更是心理的历练,几次模拟考试下来,他们就像出征的将军,也会有筋疲力尽之感,只要一直在努力着,家长应对孩子多鼓励;做好后勤保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长后期做好服务工作,少言语,少掺和,懂事的孩子不要过多干涉。饮食搭配上不要改变太多,符合平时的生理习惯即可;不临时“过分”关心孩子情况。平时不管不问,临近考试,问这问那,这是最让考生头疼的事情。
E:帮孩子松绑减压 给孩子力量
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分校,初三的学生们每周都有班会时间,而“减压主题班会”成了学生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学校还请来备受学生、家长欢迎的亲子教育专家赵哲分享自己成功求学、就业的“励志”讲座,帮助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迎考。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做过一个调查,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考前心理状态,其次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等。家长应‘协助’孩子做好心态调节,给孩子营造良好氛围。周末,如果家长干涉孩子也许会遭到反感;而家长漠不关心会让孩子心灵受伤。适时、恰当陪伴孩子,做他们的坚强后盾。”郑州外国语学校分校的莫国钦副校长说:“学校帮孩子松绑减压,主要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心理负担,让学生有自主支配时间查遗补缺。”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声音。”郑州市9中的高中老师曲思琴说,“引导学生多说些积极语言暗示,如,即使考不上也无所谓,每个人都有优势,成才取决于努力。”
郑州58中的丁晓红老师则说:“毕业班学生正面临学习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他们有太多的压力需要分解转化;他们的负面、焦躁的情绪需要排解发泄;他们的迷茫需要指导点拨;他们的孤独需要家庭的支持帮助。他们此时非常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