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孩子在学业或者某方面比较优秀,父母和孩子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想通过教育个例和故事,来发现他们的做法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有教育困惑的家庭一些启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的孩子,所以,不能照抄照搬,但是,有些思想和智慧却是可以学习的。
开开(化名),男,出生于1992年,毕业于临朐一中,2011年考入某全国重点军事院校,父亲赵清龙务农,母亲务农。(由于军校需要保密,故在此用化名,并且隐去学校的名字)
A
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
“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你往上面画什么,它就呈现出什么;你 往哪里引领,他就往哪个方向走。”这句话听很多人说过,但当听到一个农民这样说时,心里不由得对他又增了几分敬意:这是个对教育有思考、对孩子用心的农民。的确,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赵清龙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用心,且颇有自己的想法。“我对孩子要求有三方面:一是在家里尊敬父母 老人,兄弟姐妹友爱互助。在我们家里,吃东西都是分享的,即使有一个桔子,也要全家人一起吃,有的时候,分桔子的人到最后只能吃瓣最小的,孩 子就这样养成了习惯,没有谁会抢东西吃。二是上学后,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做个好学生。儿子从小到大,我只打过他一次,就是因为他与人打仗, 被对方孩子家长找到家里,问儿子为什么打人,他说,他们欺负他,一直忍着,这是第一次还击他们。我告诉儿子,谁打你,你躲他远点少跟他接触就 是了,无论如何不能打人。从那以后,他再没打过人。三是要把握孩子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孩子和社会上的人交往大人要引导,告诉他哪些人能交往,哪些人不能 交往。同时,我教育他们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多帮助村子里那些残疾人、 老年人。”赵清龙说。
这三条“教子原则”听起来极其朴素,却抓住了做人的根本。
B
想要什么 跟书去要
“我家生活在农村,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儿子中学以前,在村子里上学 ,大家都差不多。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也没有各种诱惑。上初中后到县城上学,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同学之间贫富差距比较大,每周学生们返校的时候,有私家车送来上学的,有坐公交来上学的,有家长骑三轮车来送的,有自己骑自行车来上学的。面对这‘复杂’的现实,我对孩子说,不要羡慕别人的富有,你要看自己需要什么,不能看别人有什么。你是农民的孩子,我们家条件就是这样,我和你妈给不了你更多的东西,只能给你书, 书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你将来想吃什么饭,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去问书要吧。”儿子刚入初中,赵清龙就给儿子分析清楚现实,让他在繁杂、纷乱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安静,不迷不惑,学会自立自强。他说,作为父母, 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可让孩子一味地享受未必是一件好事,应该让孩子面对现实,了解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一切。在他这一思想引导下,开开懂得了人要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生命才有意义,在学习上也有了不竭的动力。他从不跟同学比吃、穿、享受,一心只在学习上。上初中后,开开每周回家一次,返校时一般是带上下周前两三天的饭,然后,再带点钱,后两天在学校食堂里吃,整个中学阶段,一直是这样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也没耽误他长成身高188厘米、军校体检各项指标都优秀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开开从未因生活物质条件不如人感到自卑,而是相信,凭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