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强势父亲知错能改 放手让孩子自立

 

陈道明:强势父亲知错能改 放手让孩子自立

陈道明,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因电视剧《末代皇帝》成为著名演员;1990年《围城》一剧奠定他在中国影视界表演的实力派地位。纵横演艺圈二十余载,影视作品无数,被称为“老戏骨”。在生活中,陈道明最得其心的作品就是他的女儿--陈格。陈道明的教女之严是非常出名的,但同时,他的教育之道也很独特。陈道明说:“我从不改造她,绝不强加。我给她定的指标特简单,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生活要快乐,第三是尽量学习好。”

陈道明:强势父亲知错能改 和女儿做朋友

格格十岁那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陈道明、杜宪约了一些朋友出去吃饭,打算带格格一起去。那天下午,陈道明和女儿一直谈笑风生,玩得很开心。临走前,他拿起一本书,问格格:“这个字怎么念?”格格玩得正高兴,调皮地躲开了,不回答爸爸的提问。“格格,过来!”陈道明说。“就不。”格格笑嘻嘻地回答。“靠墙站着去。”陈道明不知为啥,突然火了起来。见爸爸火了,格格不敢再调皮了,乖乖地靠墙而立,眼里已经是泪汪汪的了。

为了惩罚,陈道明决定不带格格出去吃饭,让她待在家里和阿姨一起吃饭。然而,这一次对格格的“家法处理”,似乎是“执法有误”。在车上,朋友们一致对陈道明此举提出批评,陈道明回过头来一想,也觉着自己似乎是严过头了,让格格受委屈了。于是,车子掉头,又去接格格。

因为这件事,让陈道明明白了,“严父慈母”的教育方法是可以的,母亲牵挂得多一些,照顾得多一点;父亲原则性更强一些,在大的方面进行一些指导。同时,父爱可以严格,但不能“太严厉”,否则很可能会“过犹不及”。使一天天长大的女儿感觉不到父爱,反而还有可能记仇了。不只是影响亲情,更会使孩子对家长有逆反心理。所以从此后陈道明一改严父姿态,和女儿交起了朋友。

家长做错事也应放下架子道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难免会犯错,有时候会冤枉了孩子,这时是否要向孩子道歉?而向孩子道歉也是一门学问,该如何道歉才有效?家长做错了,该怎么办?

一是家长做错了事,理应要向孩子道歉。但也不得不承认,向自己的孩子道歉,确实是一门学问。但是,家长不只是向孩子说出“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道歉的诚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内疚的心情,由心而发的道歉,才能化解矛盾。

二是不少孩子在童年时留下阴影,就是因为家长冤枉了孩子却没有歉意的表示。家长向孩子道个歉,有何难的?无非就是不愿放下做家长的架子。相信如果父母能及时给孩子一个适当的道歉,心理阴影就不会跟着孩子的成长过程。另外,家长向孩子道歉的技巧就是“没技巧”,明确的道歉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其实,不少父母心里并不是没有歉意,只是不习惯明明白白地向孩子道歉,于是用对自己好的形式来表示歉意。但年龄小的孩子,不容易理解这种道歉方式,只记得自己莫名其妙地受了委屈。所以,明确的道歉,才能让孩子更相信父母能给自己一个安全、公平的家。

三是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家长的道歉也一样,但前提是真诚。比如家长可以把道歉的方法改一改,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在等我回来吧?对不起,妈妈这次没说话算数,让你难过了。”把“对不起”放后一点,去掉为自己解释的东西,道歉的效果就好多了。毕竟,小孩子是敏感的。

四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道歉,希望能写一封道歉信,以此获得孩子的原谅。这种方式,不少孩子是不买单的,觉得家长道歉太迟,没诚意。其实,家长冤枉了孩子,要及时道歉,知错能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五是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其实不用太讲大道理,只要用一些行动,例如手势、表情、行动等,很自然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在这件事上,父母知道自己做错了,在向他们道歉。但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向他们道歉,就必须向他们讲明自己做错的原因,这也是一种间接教育的方法。

陈道明:放手让孩子自立

关于女儿的教育,杜宪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自己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无法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女儿;另外就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格格的艺术天分很好,而国内的教育大多都注重数理化,西方的教育方法则更注重孩子的天分,进行个性化培养,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了孩子的将来,她忍痛和陈道明商量是不是该把女儿送到国外读书,谁料其实早在两年前陈道明就有把格格送到国外念书的打算,但考虑到杜宪太爱孩子,不会舍得让女儿远游,于是就忍住没说。这次杜宪一提出,他马上就答应了,并且很快通过朋友选定了一家英国学校。

其实,陈道明也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但他的观点是:女儿属于社会。“我想,孩子将来回归家庭的分值越来越少了,她是属于社会的。她更应该对社会有感情,愿意给社会做事情,要让社会去教育她。家长不能只是养了一个大宝贝,那不成。”

事实证明,陈道明和杜宪的决定是对的。十三岁的格格很快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在学校里有了很多的伙伴,她的成绩也让爸爸妈妈非常满意。

家长放手让孩子自立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家长;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向这些家长求教孩子教育方法,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1、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作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2、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内容,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安排时间。

3、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4、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5、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6、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7、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8、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热门关注:陈道明:强势父亲知错能改 放手让孩子自立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