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福建中考化学大纲教学考试指导意见 下载

  4.考试形式 (1)笔试(闭卷,卷面分值:75 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2)实验操作考试 说明: (1)笔试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 (2)实验操作考试由各设区市自行组织命题考试,考查内容限于以下 8 个学生 必做实验或其中的实验片段: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⑤燃烧的条件; 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⑧酸、碱的化学性质。

5.试题难度 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

6.试卷结构 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约 40%,非选择题约 60%。

7.试题示例 【例 1】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 B.发霉的大米淘净煮熟后继续食用 C.烹调时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D.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含量很高的洋快餐
18
[答案]A [说明]本题考查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 小苏打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产生 CO2,使馒头既松软又减少酸度;霉变 大米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经淘洗、煮熟仍无法消除;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不
能替代食盐作调味品;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不利于人体健康。
本题的考点均为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属于容易题。

【例 2】甲醛(CH2O)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甲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1 个甲醛分子由 1 个碳原子、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说明]本题以甲醛的用途为背景,结合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引导考生从“宏观现 象――微观本质――符号表达”三维表征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考查物质的组成与变 化、对核心概念“化学式”内涵的认识的同时,渗透基本化学观念(分类观、守恒观、 元素观、微粒观等)的检测。 根据甲醛的化学式 CH2O,从宏观上看,CH2O 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属于 有机物。从微观上看,1 个 CH2O 分子由 1 个 C 原子、2 个 H 原子和 1 个 O 原子构成。 从元素的守恒观看,CH2O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H2O 和 CO2。 本题的考点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观念,属于容易题。 【例 3】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示中“●”代表碳原 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B.过程Ⅱ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该密闭容器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 CO 与 O2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答案]A
19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检测通过对简单化学模型的观察, 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该反应是 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2︰1;过程Ⅱ只是分子的间隔和 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氧
化物,氧气属于单质。
解答本题需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用微粒观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解
决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H2 C.Cl2 D.NaOH [答案]A [说明]本题以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元素观和质量守恒定律对 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不会发生变化。电解氯化钠水
溶液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观的理解,解题时需有一定的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 5】人体必需的元素有氧、铁、锌、硒、碘等,它们对健康至关重要。
图 1 图 2 (1)图 1 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 (2)从图 2 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3)加碘盐所含 KIO3中 I 的化合价是 。 (4)用化学用语表示:三个锌原子 ;硫酸亚铁 。 [答案](1)6 (2)34 (3)+5 (4)3Zn;FeSO4 [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从 “宏观切入”到“符号表征”这一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 观察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6;根据元素周期表知识, 从图示信息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可求
20
得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依据规范书写化学式的原则和要求,可写出三个锌 原子和硫酸亚铁的化学符号。 本题的考点均为化学基础知识,属于容易题。 【例 6】下图是化学实验室里的常见装置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 实验室制 取氧 气的一种 方法 的化学反 应方 程 式: ,这种方法的氧气制备装置是 (填标号)。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所需最合适的导管是 (填标号),收集氧气前, 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是 。 [答案](1)2H2O2 2H2O+O2↑;B(或其他合理答案) (2)C;将集气瓶装满水 [说明]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 技能。 初中化学学习的制取氧气的不同方法,考生可任选一种答题,体现适度的开放性。 学生如果亲自动手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则对所需最合适的导管和将集气瓶内 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有深刻的印象。 本题考点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内容,属于容易题。 【例 7】用 Y 形管或 Y 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图 1 图 2 图 3 实验 1:如图 1 所示,Y 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 象 。 实验 2:如图 2(俯视图)所示,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1
为 ,试解释原因: (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 3:如图 3 所示,把 Y 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a 管位于上方,b 管位于下 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 a 管明显,原因是 。 [答案](1)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CO2使 Y 形导管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CO2+H2O H2CO3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说明]本题有机融合了“分子运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等 3 个初中化学基础实验,以 Y 形管与 Y 形导管为实验器材,设计拓展性 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体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化学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根据分子的运动特点,氨气分子运动至 Y 形管左侧,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 2,由于 CO2+H2O H2CO3,故 Y 形导管中湿润的紫 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 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Y 形导管的 b 管中试纸变色 比 a 管明显。 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的特征、CO2的性质等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具 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8】 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 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Y、Z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X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填卡片中的化学式)。 (2)Y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填“酸”“碱”或“盐”)。 (3)Z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
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X、Y、Z处确定后,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标号)。 A.NaOH B.Zn C.Ag D.CO2
22
[答案](1)CuSO4(或 H2SO4)(2)碱 (3)Fe+ H2SO4 FeSO4+ H2↑(或 Fe+CuSO4 FeSO4+Cu);置换(4)A 或 B [说明]本题依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考查元素化合物知
识及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等化学观念,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
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卡片上标出的四种物质,由于 Fe 能与 CuSO4和 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但不能与 Ca(OH)2溶液反应,而 CuSO4和 H2SO4均能与 Ca(OH)2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 反应,所以 Y 处粘贴的是 Ca(OH)2,X 处粘贴的是 CuSO4,Z 处粘贴的是 H2SO4,且 X、Z 两者可以相互调换。 Zn 能与 CuSO4或 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而 Ag 不能;NaOH 在溶液中既 能与 CuSO4也能与 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CO2不能与 CuSO4、H2SO4发生反应。
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要求学生根据有关知识
进行推理判断,需要学生有一定逻辑性和灵活性,思维发散性的考查力度较大,属于
中等难度题。 【例 9】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 火”。该报道称:5 月 9 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 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 乙炔(C2H2)。 (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O X+C2H2↑,其中,X 的化 学式为 。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 (各一条)。
答:组成 ;性质 。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 [答案] (1)放热 (2)Ca(OH)2 (3)乙炔由碳、氢元素组成(或其他合理答 案);乙炔具有可燃性 (4)密封防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说明]本题以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为试题情景,通 过对电石性质探究,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组成、物
23
质性质及应用等知识,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电石与水的反应产物之一X为Ca(OH)2。电石不可燃, 但是小雨却引发电石着火,因此可推测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乙炔具有可燃性,且电石与
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乙炔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针对电石的这一性
质,保存时应采取“密封防水”等措施。
本题需要学生综合较多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属于较
难题。 【例 10】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 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 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
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
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我猜想的气体是
我猜想的依据是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 ..猜想之一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 用的气体是 。 [答案] (1)答案举例: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我猜想的气体是 空气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我猜想的依据是
防止挤压变形
防挤压变形或食品
腐败
防挤压变形或食品腐

(2)答案举例: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用针筒将包装袋内气体取出,将其压入澄清石灰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
24
水中 袋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用针筒将包装袋内气体取出,将其压入澄清石灰
水中,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的
气体用针筒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将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燃烧情况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
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
包装袋内气体是氮气
(3)空气 [说明]此题取材于学生的身边事物,通过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的探究,将化学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考查置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体现了化学问题来
源于生活的要求。检测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及化学实验探究的初步
能力。
该气体可能是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中的一种,空气或氧气会
使食品发生缓慢氧化变质而不能防腐,只能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二氧化碳、氮气或
稀有气体不仅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且防腐。根据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可设计
出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结合题给信息,从获取难易和经济
的角度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做出最合理的的选择。
本题综合性强,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属于较难题。 【例 11】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计算:
(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2KOH+H2SO4 K2SO4+2H2O) [答案] (1)24.5 (2)解:设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x H2SO4 +2KOH K2SO4 +2H2O
25
98 112 x 56g×10% =
x=4.9g 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20%
答: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说明]本题利用图示的方式设题,考查中和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基本 技能。同时,检测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分析图示信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为 24.5g。参与反应 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 5.6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20%。 本题综合考查初中化学有关计算,属于中等难度题。
附:
试卷题型参考
(该试卷题型参考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没有对
应关系,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 (满分:75 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第 I 卷 选择题
第 I 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112 98
%1 05 6  g x
26
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 B.NH4HCO3 C.Ca(H2PO4)2 D.KNO3 3.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贫血 B.骨质疏松 C.夜盲症 D.甲状腺肿大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 B.取用块状固体 C.蒸发溶剂 D.稀释浓硫酸
5.三氧化二铬(G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Gr2O3中 Gr 的化合价是 A.-3 B.-2 C.+2 D.+3 6.根据你的学习或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作海产品的保鲜剂 B.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包装食品 C.NaHCO3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 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 7.右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 11 B.钠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8.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
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烧杯底部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9.下列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7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D 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0.一定条件下,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比例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 CaO 为催化剂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总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第Ⅱ卷共 6 题,共 45 分。
11.(4 分)
如右图所示,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
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 (1)从物质分类看,干冰属于 (填标号)。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碳、氧 2 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3)从物质变化看,塑料袋鼓起的过程中干冰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
变化”)。 (4)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 。 12.(6 分)
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1)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 性。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
金属。下列金属适宜镶嵌在铁质船底的是 (填标号)。
CO2 CaO
CaCO3
反应前 反应后
CaO
CaCO3C O2
28
A.Pb(铅) B.Cu C.Pt(铂) D.Zn (3)对铁“发蓝”处理,使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 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② 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
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判断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
(填“好”或“不好”) ,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7 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 能。 (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起 作用。 (3)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 4 项指标,通过过滤可达到
(填标号)指标。 A.无异色 B.无异味 C.澄清透明 D.无细菌和病毒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右图所示。 ① 在 1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甲 乙(填“>”“<”或“=”)。 ② t1℃时,将 8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充分
搅拌,形成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
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4.(6 分)
右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下述五种物质中的一种: CuSO4、HCl、Fe、Na2CO3和 Ca(OH)2,且图中相连两个环 对
应的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五种物质中: ① 可用于农业生产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
② 能相互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图中乙为 HCl,且乙与丁能发生中和反应,则丙为_____________。 (3)若丙为 Fe,则甲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7 分)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装置如右图甲与乙所示。 a 仪器的名称是 ;实验室利用甲装置制取氧 气时,a 仪器中所盛试剂为 (填名称)。实验
29
结束时,为防止水倒吸,正确的操作是:先 , 再 。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甲 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如果二氧化碳 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种)。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1 验证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进行如右图丙所示实验。 乙 ① 实验中,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 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 2 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常温 下 为无色液体;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 生 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分别往 4 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迅速塞紧橡胶塞。实验过 程中,A、B 和 C 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 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 对实验造成干扰。 ③ 设置 A、B、C 实验的目的是 。 ④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 16.(5 分) 为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称取该合金样品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Zn+H2SO4 ZnSO4 +H2↑。 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求:(不考虑干燥剂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A 2.D 3.B 4.C 5.D 6.C 7.D 8.A 9.D 10.C
反 应 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 反应剩余物质的质量装 置及稀硫酸的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30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 题,共 45 分) 11.(4 分) (1)A (1 分) (2)3︰8 (1 分) (3)物理变化 (1 分) (4)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 分) 12.(6 分) (1)导热 (1 分) (2)D (1 分) (3) ① 隔绝水和氧气 (1 分) ② 不好 (1 分) CuSO4+Fe FeSO4+Cu (2 分) 13.(7 分) (1)化学(或氢) (1 分) (2)乳化 (1 分) (3)C (1 分) (4)① < (1 分) ② 饱和 (1 分) 37.5% (2 分) 14.(6 分) (1)① Ca(OH)2 (或熟石灰,或氢氧化钙) (1 分) ② 2HCl+Fe FeCl2+H2↑ (2 分) (2)Na2CO3 (1 分) (3)Na2CO3+Ca(OH)2 2NaOH+CaCO3↓ (2 分) 15.(17 分) (1)试管 (1 分)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 分) 把导管移出水面 (1 分) 熄灭酒精灯 (1 分) CaCO3 +2HCl CaCl2+CO2↑+H2O (2 分) 反应物量不足(或漏气等其他合理答案) (2 分) (2)①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 (2 分) NaOH+HCl NaCl+H2O (2 分)
31
② 水蒸气 (1 分) ③ 证明中和反应中若没有水生成,硅胶不变色(或对比实验等合理答案) (2 分) ④ 试管 D 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 A、B、C 中硅胶不变色 (2 分) 16.(5 分) (1) 0.40 (1 分) (2)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m。 Zn+H2SO4 ZnSO4+H2↑ 65 2 m 0.40g (1 分)
(1 分) m=13.00 g (1 分) 锌的质量分数= 13.00g 16.00g ×100%=81.25% (1 分) 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81.25%。

热门关注:2017福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