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计成本娃疲于上兴趣班 为了"高素质"?

暑假很快就要来到。当家长饭后闲时翻宣传单、刷网页,准备给家里小朋友多报几个兴趣班之时,是不是也该深思熟虑一番:兴趣班究竟是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上了兴趣班,孩子是否就一定能成就“高素质”?

调研显示

老城区近三成家庭

兴趣班年花费上万

广东省妇联近日公布的《兴趣班与儿童成长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0-1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均普遍存在。其中,开发区儿童的参加率为48.8%,老城区的为94.6%,新城区的达到95.0%。

调研显示,广州市老城区、新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的种类相对开发区多得多。在老城区,参加2个兴趣班以下的比例为10.2%,3-5个的达到41.6%,6个以上的竟高达38.5%;新城区参加2个以下兴趣班的比例则为18.1%,3-5个的达到42.2%,6个以上的比例则为22.4%。从全市调研情况看来,儿童参与兴趣班的初始年龄为2周岁。

花费方面,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花费要高于开发区。其中,老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半年的学费,46.7%的孩子在3000元以内,22.7%达到3000-5000元,16.0%达到5000-8000元,还有13.8%超过8000元。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兴趣班开支已远远超过基础教育学费。

广州市青少年报读兴趣班情况一览

调研内容 老城区 开发区 新城区

兴趣班种类情况

≤2种兴趣班 10.2% 22.5% 18.1%

3-5种兴趣班 41.6% 38.9% 42.2%

≥6种兴趣班 38.5% 16.2% 22.4%

兴趣班近半年学费

≤3000元 46.7% 85.3% 58.5%

3000-5000元 22.7% 12.6% 30.2%

5000-8000元 16.0% 1.1% 5.7%

≥8000元 13.8% 1.1% 5.7%

注:调研在广州老城区、开发区、新城区的重点与普通学校、幼儿园开展

TIPS

绕过兴趣班选择误区

(《兴趣班与儿童成长研究报告》课题组总结)

误区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很多家长只重视考级、参加表演、得奖等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如,学音乐的只重视学习弹奏乐器,弹奏乐器只重视学会了哪支曲子,指法和弹奏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孩子的音乐基本素养的培育,对音乐的感悟和欣赏,对基本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和乐理知识的理解等。

误区二:上兴趣班如同赶场,缺乏亲子交流

有些家长同时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主持人、钢琴等等,孩子忙,全家总动员也跟着忙。孩子的休息时间都用来“上班”,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也没有时间进行亲子交流,白白浪费了亲子教育的好机会。

误区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把过去自己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部分家长,为了能圆自己小时候的音乐和表演的梦想,每天陪着孩子练钢琴,逼着考级、到处奔波参加竞赛和表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误区四:把孩子交给兴趣班老师培养就行

有的家长特别重视兴趣班和老师的名气,忽视家长自身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参与、引导和疏导作用,忽视自身的影响力,忽视与老师的互动。只盲目相信名校、名师的作用,看不到每个孩子背后,其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学习兴趣等重要因素。

 

热门关注:家长不计成本娃疲于上兴趣班 为了"高素质"?
责任编辑:www.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