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成多女孩教育男性化 性别意识不应被中性化模糊
“假小子”不再只是负面的叫法,被很多人当做有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近日,一项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和以前确实有所不同,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专家指出,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包括女性的男性化,也包括男性的女性化。
近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此报告一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教育理念的“性别大战”。
无独有偶,一项综合研究成果显示,美国时尚性感杂志《花花公子》杂志上登载的模特身材,一改其上世纪50年代创刊初期性感、充满曲线的身材风格,而变得日趋消瘦和男性化。
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一种趋势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父母倾向于用传统的男性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在社会中发展和竞争。”张雷教授在报告中表示。据了解,从职业选择来看,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观点都认为现在很多职业的性别特征已越来越不明显。
“‘假小子’不再只是负面的叫法,被很多人当做有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北京师范大学育学院张莉莉教授认为,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和以前确实有所不同,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这样做是给女孩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这体现了社会的一种进步。
一些专家认为,今天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除了文静活泼的女孩受人喜欢,像李宇春这样中性化的女孩同样被大家所接受。张莉莉教授补充道,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包括女性的男性化,也包括男性的女性化。
北京景山中学一名初二的女孩表示,在学校里,男性化和女性化教育都应该有,完全“男性化”的教育,则会扭曲女孩独有特性,造成性别的混淆。该中学初二教语文的周老师说,由于性别差异,确实要对男生进行阳刚之美、强化男性品质的教育。不过教育女生则应该要有适当的礼仪,但今天已不能用传统“乖巧”的标准来教育女孩了。“我主张男女学生应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