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升学地理考试说明(含考纲)

 

一、命题依据

1.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2.福建省教育厅制定的《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3.本年度厦门市教育局颁布的有关规定。

4.《厦门市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5.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中学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一)基础性

适应义务教育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理念,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要求。难度适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在依据《课标》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

(二)科学性

保证试题内容正确,不出现科学性错误。试题应做到:文字表述规范简洁,问题指向明确无歧义,地图图表清晰准确,参考答案简明扼要。

(三)发展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倡导学以致用,强调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性

加强对图表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的考查,加强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五)思想性

关注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体现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家乡、关注祖国、关注全球。

(六)实践性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试题应尽可能考查地理实践内容,如图表绘制、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

三、考试目标

(一)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

(二)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

四、适用范围

2012年厦门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二(八年级)学生。

五、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共四册)和《厦门地理》(鹭江版)。

六、考试内容及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七至八年级)地理课程内容与要求,确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理解】

可用以下实例证明地球是球体:①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②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可能是球体;④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的成功。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记】

再认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

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可用以下实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昼夜交替;② 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差异。

可用以下实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 四季更替;② 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③ 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

说出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基本特点、纬度划分方法。

画出特殊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明确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明确地球五带(又称热量带)的划分及其地理意义(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画出特殊经线(0°经线、180°经线,20°W,160°E);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empirenews.page--]

 

⒉地图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应用】

掌握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包括有指向标地图(坐标法和转图法)、无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

阅读经纬网地图,正确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

已知经纬网地图中某地点位置,能准确描述改点的经纬度;已知某点的经纬度,能在经纬网地图上找出该点的位置。

识别三种形式的地图比例尺;在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能运用地图比例尺进行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换算。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顶)、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应用】

根据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顶)、山脊和山谷,判读陡坡、缓坡和陡崖(陡坡的特例)。

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取等高线海拔和等高距;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看高度表)读取等高线海拔。

依据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应用】

在地形图上识别、比较主要的地形类型(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应用】

运用图例获取图上地理信息。

根据所要查找的地理信息的性质,选取适当比例尺的地图、选取相应专题的地图,并在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列举电子地图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识记】

了解GPS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在汽车行驶、外出旅行中的作用。

(二)世界地理

⒈海洋与陆地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理解】

依据海陆面积比例,可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①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理解】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轮廓及分界线。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岛屿、半岛、海峡。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理解】

可用以下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床遗迹、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等;③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④珠穆朗玛峰还在升高;⑤大西洋和红海还在扩大;⑥地中海在不断缩小;⑦其他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理解】

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在图上识别六大板块。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观点:①板块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碰撞形成世界著名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系、喜马拉雅山系);

由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empirenews.page--]

 

⒉气候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理解】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识记】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应用】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①气温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高温地区(高于20℃);③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低于-10℃)。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应用】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的基本方法。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水平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应用】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或气候统计表中读取数据),①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②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③判断气候类型;④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正确描述气候特征。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理解】

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从纬度位置(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内部)两方面描述。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应用】

可用以下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①纬度位置造成高纬度与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②海陆分布造成中纬度地区(如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间的降水差异;③地形因素造成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④地势高低造成山顶与山麓间的气温差异,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 0.6℃。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

根据某地气候特征说明其对当地人类生产(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生活的影响(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差异;②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季节、年际)的气候差异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差异。

[!--empirenews.page--]

 

⒊居民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地图、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应用】

阅读世界人口统计表和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取数据);根据人口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柱状图、折线图);已知面积和人口数,计算某地人口密度。

运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

可用以下方面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①人均资源占有量;②就业;③教育;④生活水平;⑤经济收入;⑥其它。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识记】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识记】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识记】

    识别反映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景观的图片。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理解】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

可用以下实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聚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③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④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屋顶坡度与降水有关、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有关、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资源有关(如竹楼、窑洞、冰屋)。

[!--empirenews.page--]

⒋地区发展差异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理解】

从以下方面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①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③生产活动的现代化水平、服务的社会化水平;④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收入、消费、教育等)。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识记】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知道“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⒌世界自然地理之最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世界自然地理之最。【识记】

⒍认识区域

【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厦门实际,今年世界区域地理的考试范围确定为:一个大洲(亚洲),四个地区(西亚、欧洲西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三个国家(埃及、美国、澳大利亚)。具体要求如下。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认识大洲

(亚洲)

(位置特点与自然概况)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应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应用】

认识地区

(西亚、欧洲西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国家首都、

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

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

河流与城市分布、

资源与环境保护、

旅游与文化习俗)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应用】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应用】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应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应用】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理解】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理解】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

认识国家

(埃及、美国、澳大利亚)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应用】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应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应用】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料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理解】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应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应用】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理解】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理解】

[!--empirenews.page--]

 

(三)中国地理

⒈疆域与人口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应用】

在地图上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凸显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理解】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

在地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①濒临的海洋(四海一洋),②主要海峡、内海,③三大岛屿。

从我国辽阔的陆上国土和海洋国土、漫长的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识记】

知道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

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其分布位置。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应用】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理解】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知道黑河——腾冲一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

运用有关数据计算某区域的人口密度,知道人口稠密和人口稀疏有量化的差异。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理解】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①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②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分布。

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empirenews.page--]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

运用地形图,从地势起伏、地形种类两方面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评价。

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记住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特征及分布(位于哪一级阶梯)。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应用】

学会运用气候资料(等温线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统计资料、季风示意图等),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记住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度带、干湿地区);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特征明显。

记住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三方面简要分析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理解】

在地图上分别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以及主要的内流河。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

长江、黄河的概况:发源地,入海口,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征。

长江、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发利用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理解】

知道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举例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理解】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理解】

以南水北调为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跨流域调水可以:①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②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③促进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④其他。

[!--empirenews.page--]

⒊经济与文化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理解】

说出我国种植业(粮食作物、棉花、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林业、牧业的分布概况。

说出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并简单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

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差异明显,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理解】

运用钢铁工业、纺织工业、能源工业等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

运用实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沿亚欧大陆桥),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如对地区经济振兴的作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等。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应用】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从运时(速度)、运量、运价等方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应用】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的名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铁路出行方案(出行时间、车次、路线)。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应用】

根据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民居、服饰、饮食等图片、资料,判断其所属的少数民族。

可用以下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①云南傣族竹楼;②黄土高原的窑洞;③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

[!--empirenews.page--]

⒋地理差异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标准细化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应用】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水田农业区与旱作农业区分界线等。

列表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一月均温、河流封冻状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自然地理特点。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

⒌中国自然地理之最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中国自然地理之最。【识记】

⒍认识区域

【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厦门实际,今年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考试范围确定为:北京、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新疆、西藏7个省级行政区。

 

内容标准【能力层次】

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应用】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理解】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应用】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理解】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理解】

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应用】

根据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理解】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应用】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理解】

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

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理解】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理解】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理解】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应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理解】

[!--empirenews.page--]

 

(四)厦门地理

运用地图,描述厦门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应用】

利用相关图文材料举例说明为促进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岛内外主要交通干线的变迁及其分布。【识记】

在厦门市政区图上,找出厦门各区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找出主要交通干线。【识记】

厦门市规划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分析说明厦门具备的优越条件(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水平三方面说明)。【应用】

根据资料,说明厦门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理解】

根据资料,说明厦门市近30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

 

八、试卷结构

(一)题型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50%,综合题50%

    (二)内容分值比例:

地球地图约15%;世界地理约30%;中国地理约45%~50%;厦门地理约5%~10%。

 

九、考试细则

(一)试题易中难分值比:控制在8∶1∶1左右。试题按难度值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值P≥0.70的为容易题;难度值0.3≤P<0.7的为中等题;难度值P<0.3的为难题。

(二)整卷难度:控制在0.75~0.80。

(三)及格率:控制在0.80~0.85。

(四)试卷总分:100分。

(五)考试时间:60分钟

(六)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七)基本题型:选择题、综合题。

1.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

2.综合题是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设计的填图、填充、判断、连线、读图分析、阅读分析、绘图等题型的总称。

 


 

十、试题示例

 

图1 某市一路牌

1

读图1,完成1~2题。

1.怀宁路的走向大致为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若要沿着怀宁路去往习友路,应该

A.往东走             B.往西走

C.往北走              D.往南走

【正确选项】B    D

【测量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

【预估难度】0.85(容易)  0.87(容易)

例[!--empirenews.page--]2

一艘海轮在太平洋上航行,当海轮航行至某海域时,轮船的前方是西经度,后方是东经度,左方是北温带,右方是热带。据此完成3~5题。

3.此时海轮航行的方向大约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4.此时轮船所在海域的经纬度是

A.23.5°S,经度180°      B.23.5°N,经度0° 

C.23.5°N,经度180°      D.23.5°S,经度0°

5.此时轮船航行在

A.北极圈上             B.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正确选项】A    C    B

【测量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判断方向  确定经纬度位置  地球五带的划分

【预估难度】0.63(中等)  0.63(中等)   0.83(容易)

3

31. 阅读表1及图10,完成下列各题。(6分)

 

表1  厦门市常住人口逐年变化

年份

年初人口数(万人)

2005

220

2006

225

2007

233

2008

243

2009

249

2010

252

[!--empirenews.page--]

 

(1)根据表1中数据,请在答题卡图10中绘出厦门市常住人口增长曲线。(3分)

(2)2006年初厦门市常住人口比2005年初增加了        万人,增长率为        %。

(3)2005~2010年厦门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是              。

【参考答案】

(1)(3分)(画对一点得0.5分。曲线未画,扣2分) 

(2)5  2.27%(或2.3%,或2%)

(3)2007年           

【测量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计算人口增长率  阅读人口统计表

【预估难度】(1)0.89(容易)  (2)0.60(中等)   (3)0.15(难)

4

27.阅读材料一及图6,完成下列各题。(9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

 

图6 日本略图

[!--empirenews.page--]

日本仙台以东180千米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特大地震,此次特大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日本仙台等沿海市县严重受灾。

(1)东京大约位于震中的     方向。如果量得东京市与仙台市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两城市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2)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日本,中国救援队赴日应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得知日本国内燃油紧缺,中国政府又主动向日本无偿援助2万吨燃油,运送这批燃油到达日本应选择的交通方式是         。

(3)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许多工厂,日本工业遭受重创。试从日本工业分布的角度,分析日本工业遭受重创原因:                
                             
 。(2分)

(4)读图6,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地处地球五带中的         带。

从海陆位置看,日本                                                 。(2分)

【参考答案】

(1)西南  315     

(2)飞机  海运

(3)因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1分)和濑户内海沿岸(1分)。

(4)北温  东临太平洋(1分),西临日本海(或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和韩国相望)(1分)。

【测量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判断方向、量算距离  交通方式选择  日本工业分布  地球五带的划分

日本地理位置特点

【预估难度】(1)0.77(容易)(2)0.84(容易)(3)0.63(中等)(4)0.74(容易)

热门关注: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升学地理考试说明(含考纲)
责任编辑: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学校热点

校园动态招生计划五年专中考资讯

学员关注

分数线学校答疑常见问题

初中起点四年制应用型大专招生学校

私人定制初中毕业升大学方案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